蠶室廢人 作品

第三卷:一代天驕——第二十七章:戰爭的腳步(2)

 看著眼前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趙匡胤有些恍惚,這還是那個土地貧瘠人煙稀少的邊郡延州嗎?

 三丈寬的驛道如今已經被拓寬到了五丈,往來車輛在大路的兩邊行駛,中間三丈左右的路面上則是無數的民夫正在緊張地施工,木製的舂槌和圓滾滾的石碾子交替作業,將黃土鋪就的路面壓得平滑如鏡,趙匡胤心中暗自咂舌,就是汴梁城外開封府轄區內的御道恐怕都沒有這種水平。前面是一個換馬的驛站,驛站旁邊零七八錯搭建者一排排一棟棟房屋,這些房屋的質地都非常奇怪,不同於內地的茅草屋和土坯房,牆面呈青灰色,摸上去手感硬硬的涼涼的。就在驛站的路邊,一個高大的木製滾筒裝置通過一個奇怪的機械連接在一個磨盤上面,兩三匹驢子拉著磨盤不停轉動著,滾筒也隨之轉動著,內裡傳來一陣陣金屬摩擦內壁的刮蹭聲,木桶的轉軸是一根關鍵部位包裹著鐵頁子的木棍,滾筒轉動時這根軸並不隨之轉動。木桶下方堆著木柴,升著火,火苗距離木桶還有很遠,但可以肉眼看見熱氣騰然而上包裹著木桶。

 趙匡胤看了一陣,只見滾桶的一個側面地盤猛地被打開,年輕的民夫們立刻衝上前用木鏟子一鏟一鏟從滾筒中剷除一種物事,這物事呈灰黑粘稠狀,細看時似乎有微笑的顆粒夾雜其間,頃刻間桶內物事已經被民夫們掏鏟乾淨,底盤重新封上,遠處兩個民夫挑著滿斗的沙子過來了,然後一個身上穿著青色雜衣的年輕人頓時接過,將沙子倒入一個木製的圓柱形容器,容器內壁上隱隱約約划著一縱多橫多條墨線,還標著一些誰也看不明白的符號,也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那青衣人衣服背後有一塊白麻製作的補子,補子上繡著“豐裕水泥專號”字樣。

 接下來那青衣人小心翼翼往滾筒內倒沙子黃土趙匡胤就無心再看下去了,他從汴梁趕來,本是晝夜兼程,沒想到一入金城縣境,度便慢了下來,倒也不是他累了,而是道路上的車輛和行人多了起來,放馬奔騰很可能會傷到行人。趙匡胤自家心中明白,自己雖然是天使,奈何這延州卻並不是朝廷能夠直接管轄的治地,這麼個敏感當口,在這麼個敏感的地方,小心謹慎總不會有錯。

 一過金城縣,度就更慢了,原因就是修路,趙匡胤的印象裡,天下的道路在他出生以後似乎就沒修過。戰亂年代,地方政府的財政極度匱乏,年年都要賑災,歲歲都要養兵,那裡還有餘錢來修繕道路,連中央政府都是如此,地方藩鎮就更不必說了。因此一進延州看到如此熱火朝天的築路景象,也由不得趙匡胤頗感新奇。

 除此之外,延州的州縣村鎮.給趙匡胤留下的印象,用兩個字概括就是“活力”,這裡看不到倒斃路邊的餓殍,也看不到荒蕪擱置的田地,就在金城縣的南面大路上,有官府設置的收攏登記流民的哨卡,一些身穿黑衣臂上纏著“尉警”臂帶的官人維持著道路交通和秩序,大路邊上有著土坯茅草搭建起的臨時流民駐地,路面上插著各家商賈旗號的馬車川流不息,趙匡胤甚至從中看到了嶺南馮氏的旗號。

 到接近延州的時候,剩下的約四.十里路面讓趙匡胤更是大吃一驚,這條路幾乎全都由石頭鋪成,從這兩路的南端開始,就不再見天下通行的兩輪馬車,取而代之的是飛奔而過的大型四個輪子的馬車,車廂寬大,車身長,馬匹健碩,有些拉車用的馬匹看得趙匡胤都直流口水——那幾乎比禁軍中所用的戰馬品種都要好,在金城縣城外趙匡胤第一次見識了以縣城為中心密密麻麻向四面輻射出去的集市和村鎮聚居區,開封城外雖然也有,但是大多都是破敗淒涼窮困潦倒的貧民窟,哪像這裡,居民住房商號鋪面夾雜在一起,儼然一派太平盛世景象。

 從接近延州城二十里開始,路.兩邊的建築物就多了起來,其中的商號鋪面以賣吃食的居多,大多是給往來的商賈隊伍打尖休息用的,還有許多臨時建起的穀倉貨倉,都是用那種他看不明白的質地材料搭建而成,上面都用大字標示著“豐裕物流”的字樣,趙匡胤看不懂,卻也大約能夠知道這是為了存儲那些一時不能運進城去賣掉城內有沒有地方存儲的貨物的。

 臨近八路軍鎮府,還有一等人色多了起來,那就.是兵。

 哨卡上和路面上巡邏的步兵,偶爾飛奔而過警戒.地面的騎兵,一個個身材健碩二目有神,無論是手中的木槍還是身上的馬刀都是上好的材質,這些士兵大多都不說話,哪怕是擦肩而過都不掃趙匡胤一眼,來匆匆去匆匆,精氣神十足。趙匡胤出身禁軍,見識過這個時代最優秀的軍隊,然而即便如此,他也不得不承認眼前這些兵的素質和精神狀態即使在禁軍中也是出類拔萃的。他們無時無刻不是在恪儘自己的職責,而不是在敷衍上差。趙匡胤心中暗自計算,若是八路軍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