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一代天驕——第二十九章:趙家郎(1)
在歷史上,高平之戰是整個中國中世紀曆史的分水嶺。()文明的跌落在這個臨界點上嘎然而止,一個實際上分崩離析已經垂兩百餘年的龐大帝國從此重新開始走向統一,儘管這個過程還要延續將近三十年的時間才能最終完成。從高平之戰開始,被百餘年的自相殘殺徹底摧滅了元氣的中土文明開始漸漸復甦,華夏種群即將迎來其發展史上第三個大躍進。只不過對於顯德元年三月的人們而言,這一線曙光還隱藏在黑沉沉的夜幕之下,有許多人——例如柴榮、趙匡胤等——並不知道他們所面臨的這場戰爭的意義,他們也很難想到在這道撕破長空的閃電出現在天際之後,他們將肩負起一個數千年文明再度涅槃的宏圖大任。除了對歷史發展走向有清楚瞭解的李太尉之後,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目前都還無暇想到戰後即將發生的那些事情,無論是一門心思要在來日大戰中將對方撕成碎片的柴榮和劉旻,還是目前正在為了如何順利撤兵一事傷神經的耶律敵祿,均是如此。
耶律敵祿望著大帳中站得滿滿當當的部族將領們,一時間對自己的決定又有些動搖起來。
收到朔州的報警是八天前的事情,八天來陸續又有十幾撥報警求援的信使來到軍前,有來自自己的親衛族帳的,也有來自雲中都部署司的,還有許多來自西南各部族帳落,一個個都身上帶傷神情疲憊,有的幾乎是一進大帳就暈死過去,對於這些人。耶律敵祿無一例外地將其圈禁在皮室親衛族帳之內,每日將養,供給酒食醫治傷患,卻絕不許其外出走動,更不容其與外界接觸。契丹此時正處於如日中升的鼎盛時期,耶律敵祿雖然不為上京親貴所喜,卻也是多年征戰出鎮西南的重臣大將,要穩定軍心封鎖消息,這點小事也還難不倒他。
八日以來,全軍上下知曉後方變故的將校士卒統共不超過十個人,這些人都是耶律敵祿的近衛親族,因此這位大遼雲中都部署才得以將消息牢牢控制在自己的中軍族帳之內,一絲一毫也未曾外洩。直至此時此刻,遼軍上下都還摩拳擦掌等待著與南朝軍隊的來日會戰,以三萬北漢軍再加上三萬遼軍虎賁,總兵力在周軍三倍以上,就算不去計算遼軍與周軍之間的戰力差別,這一仗的勝算也在八成以上。大部分遼軍還在想著此番能從黃河以北的周朝州郡擄獲多少子女財帛,要知道當年太宗皇帝南征,大遼一夜之間多出數百家千帳以上的大貴族,終日在大漠草原上牧馬放羊的兒郎們,面對這樣的光輝前景,有哪個能夠按捺得住?
上京城裡誰坐那個族帳位置,跟這些終日裡餐風飲雪的兒郎們可沒有半分干係,生口財帛才是正經。
耶律敵祿也不是沒有想過打贏了這一仗再收兵回去收拾殘局,然而有兩件事情最終堅定了他撤兵的決心。
一件事是後方警訊越來越多,而且都來自不同地方。看這架勢西北那個麻煩這一番分明不是小打小鬧牽制性的騷擾,而是實實在在大張旗鼓的入寇,西南諸部報來的八路軍番號足足有十幾個團隊之多。對於八路軍,耶律敵祿平日還是做過一些功課的,直到去年年底,李文革麾下的步騎兵力總數也還不超過七千人,團隊番號也只有五六個,如今突然間一股腦冒出這麼多團隊番號來,固然有疑兵的成分,卻也說明這位李太尉此番確確實實是腦袋被驢踢了發了瘋,幾乎傾盡治下所有兵馬而來。雖然至今為止耶律敵祿也還沒能想明白遠踞西北自成體系的延慶軍閥憑什麼為這個面前的中原新天子這麼賣命,卻也知道後方的局面已經不是自己那點可憐兮兮的留守兵力所能夠控制得了局面的了,若是等著打贏了這一仗,雖然自己有信心將李文革殲滅在山後,卻不免讓西南諸部飽受一番荼毒,那時候固然上京的瞌睡蟲皇帝饒不了自己,就是手下這些部族軍所屬的族帳,只怕也會終生視自己為仇敵,那就得不償失了。
眼下的大遼,雖然正在飛速漢化的過程中,但本質上還是一個以族帳為基本單位的多民族聯盟。儘管這些小部族沒有哪個敢於公開和上京宮帳叫板,但並不等於他們在政治上毫無地位,大遼歷史上歷任西南招討使和雲中都部署,還沒有哪個是在這些西南部族全體抵制反對的政治氣氛中還能夠坐穩位置的,耶律敵祿冒不起這個風險。
另一件事便是他派出去打探撤軍路線情況的遠探欄子馬在嵐州境內與折家的騎兵斥候接了火,雖然折損不大,但是這個事件所折射出的事實真相卻令耶律敵祿更加憂心,這說明李文革這次出兵完全不是自己一家的獨立行動,這是去年六月成型的西北折楊李三家軍事同盟統一步調的一次行動。
這一來情況就嚴重多了,耶律敵祿計算李文革自己總不能將治下兵力全部抽調一空,連老家都不要了,因此就算其拼命動員,所能夠出兵的總人數
也不會超過八千人,然而要是加上折家和楊家的話,可就不一樣了,折楊兩家總共擁有的兵力在九千到一萬之間,而石州岢州嵐州等地緊挨著兩家的老巢,出兵極為方便,回兵也便捷的很,因此兩家就算傾巢而出也不必擔心後方失控,就算留下一些守衛地方,兩家合兵出動八千人攻擊岢嵐也並不吃力,這樣一來算上八路軍,在自己後方最少有一萬六千敵軍在活動,這樣大規模的一支軍隊,已經完全不是北漢的地方守軍和大遼西南留守部族所能抗衡的了,一旦這三支軍隊合兵控制了山前山後的交通要道,踞險而守,那時候自己所率領的軍隊雖然人數眾多戰力強大。卻必須在遠離後方的情況下強攻雁門關或者五阮關瓶型嶺,那種地勢大軍根本展不開,兵力優勢完全無法發揮,一旦失利,自己就得考慮帶著大軍向東出井陘關穿越河北諸州返回南京道繞到山後收復轄地,如此一來大軍就要多走上千里路程,而且橫穿敵境,不確定因素實在太多了,倒不如此刻趁著敵軍尚未合兵,先派出大隊騎兵奔襲雁門關,只要控制了石碣谷和上下狼牙村,就為大軍回師保住了一條戰略通道,一旦穿越了恆山山脈,大軍展開,李文革,就等著受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