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老刀 作品
第271章 穩紮穩打
儘管許寧現在的工作鮮為人知,但那些瞭解內情的人都可以通過通知書與他取得聯繫。而這次,這封信無疑是一次重大的認可,標誌著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
幾分鐘後,許寧寫完信,署上名字,他才發現桌上不知何時多了一份晚餐。
原來是姚美玲見他沉浸在工作中無法自拔,便自發給他準備了一份便當。
姚美玲見他終於停下來了對著他打趣了幾句:“人是鐵飯是鋼,我的大工程師,快吃飯吧。”
許寧聽了點頭一笑:“謝謝你!”
……
許寧思考著如何改進卡爾曼濾波算法,同時,整個八三工程項目團隊也沒有閒著。他們按照許寧的計劃,研究彎掠葉片對抗壓葉柵內部流動分離的影響。
在許寧及其數字化研發小組的幫助下,諸如靜壓分佈和極限流譜等測試的效率大大提高。藉助仿真模擬,試驗次數大幅減少,從過去的幾十次降至個位數。
儘管如此,每次實驗仍需410廠生產出所需的壓氣機葉片,這意味著發動機改進不可能一蹴而就。
然而,對於習慣於按年來衡量工作進度的606研究所來說,這樣的速度簡直像做夢一樣快,連閻偉忠都對進展感到驚訝。
按照許寧最初的估計,提出改進方案大約需要二十天。若不是第一週姚美玲偶然讀到《航空學報》上的一篇文章,可能一切都會按部就班地進行。
讓我們回到許寧還未加入八三工程課題組的日子。
在離盛京五百多公里遠的冰城,90年代中期,電力短缺依然是個大難題。
除了少數關鍵實驗室有獨立供電或備用發電機,停電成了大家習以為常的事。
那時,許寧所在的課題組主要依賴傳統的實驗方法,因為缺乏先進的模擬工具,加上資金有限,研究進展緩慢。
某天,張東海在金工中心主任辦公室裡,剛從緊張的情緒中緩過來,便拿起電話給導師彙報情況。
他朝門口的師弟許寧揮了揮手,示意一切安好。師弟驚訝地提醒道:“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