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改進渦噴14!
畢竟這些標準,本身就是壟斷壁壘的一部分,自然不可能輕易突破。
直到常浩南穿越之前,整個華夏只有一種小飛機——運12f獲得過faa的認定。
至於easa,則更是一個通過的型號都沒有。
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arj21和c919的商業成績。
而現在,歷史的進程已經因為常浩南這隻蝴蝶的存在而發生了些許的改變。
原本的新舟60對atr42完全無法構成競爭,
1996年的時候,歐洲也好美國也罷,對於華夏的態度普遍還是比較輕視的。
這在某種程度上不是壞事,因為比較容易悶聲發大財,做成一些在二十多年後年反而做不到的事情。
比如通過與意大利進行合作,打通easa適航認定的關節。
甚至更進一步,推動即將誕生的caac適航審定標準與easa標準之間的互認。
如果這件事情能夠成功,那麼一個機型只要得到華夏這邊的認證,就自動被視為通過了歐洲方面的認證。
幾乎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
畢竟俗話說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
國家之間其實也是這麼回事。
從華夏產品,到華夏品牌再到華夏標準,在原來的時間線上花了差不多40年的時間。
而現在,常浩南希望能在自己的幫助下,加快這個流程的速度。
這些東西,作為老航空人的易元和自然也能想到。
但茲事體大,他雖然是新舟60的總工程師,但並不能決定項目以外的事情。
“這件事情,我需要去跟周永航同志商量一下。”
易元和停下了腳步:“不過,無論結果如何,常浩南同志,我認為你的建議都很有價值。”
說完之後,轉過身朝著另外一個方向走去。
他努力控制著自己的表情,以避免在這些年輕晚輩面前表現出自己的喜悅和迫切。
但腳下比剛剛輕快很多的步伐還是暴露了他的真實想法。
並排走著的只剩下了常浩南和劉洪波兩個人。
易元和離開之後,二人竟一時間不知道該談些什麼話題。
新舟60的事情剛剛已經說的差不多了,而八三工程的性質不同,顯然是不能這麼隨便聊的。
最後還是劉洪波率先打破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