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市場換不來技術(二合一)
“這個想法確實很好,但是目前滬飛那邊已經在跟麥道合作生產md90客機,而且進度相當不錯,如果要對標準體系方面進行大刀闊斧的變動,那這類合作項目該怎麼處理,你考慮過沒有?”
“當然考慮過……”
常浩南一邊說著不太重要的內容,一邊飛速組織語言。
滬飛和麥道的項目他之前沒想過,也沒必要想,因為再過幾個月,波音併購麥道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把這個項目攪黃,並且又讓人銷燬了已經送到華夏這邊的md90相關技術資料。
意思非常明顯,哪怕這個型號不要,也不可能讓你華夏得到相關技術。
當然,波音玩的手段是非常高明的。
他們先是在表面上表示“收購不影響幹線項目的合作,只要滬飛願意繼續幹,波音就會繼續提供支持”。
但是轉過頭來,又宣佈將在1999年底徹底關閉美國本土的麥道生產線,不再發展新的麥道家族飛機。。
這個舉動直接導致全球民航業對md系列客機信心崩盤,哪怕滬飛把飛機造出來,也根本找不到客戶。
如果靠補貼讓國內航空公司內部消化,那造一架飛機就要賠進去將近一個億。
於是“造不如買”的輿論再次佔據上風,最後滬飛方面迫不得已主動叫停了項目。
而在合作持續的十年中,為了適應麥道所代表的美國體系,滬飛已經放棄了運10時期形成的標準和經驗。
如今md90生產被叫停,美國體系也沒適應過來。
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實際上,合作生產md90的幹線飛機項目從一開始就走歪了。
航空製造業屬於妥妥的技術密集工業,可以提供大量高收入的工作崗位,並且培養一批熟練的工人和工程師。
這些人才對於未來華夏自己的航空工業發展也是有幫助的。
從這個角度講,給別人代工生產飛機並沒有問題。
而且產的越多越好,最好把整個飛機都放到華夏生產。
然而md90項目中,代工生產只是一小部分,真正的重頭在於有人想要讓整個航空工業,至少是民用航空工業全方位與美國綁定。
這是不可能有好下場的。
哪怕真的建立起來了,也只不過是個一推就倒的花架子。
別說華夏了,就連作為美國鐵桿小弟的日本,都在這條路上撞的頭破血流。
每次只要有一點取得突破的跡象,就會遭到飽含父愛的全方位打壓。
到了那個時候,要是你的整個行業體系都完全依賴對方,自然會毫無還手之力。
常浩南的想法是,長痛不如短痛,沒必要像原來的時間線中那樣,在糾結中拖到1999年。
跟美國的航空工業體系早一些切割反而是件好事。
省下來這三年時間拿來完善自己的體系,或者哪怕回去做新型號的預研它不香麼。
獨立自主才是唯一的正道。
但這個事情沒辦法直接說。
一方面是常浩南作為一個毫無商業法知識背景的人,直接下這種沒頭沒尾的判斷實在離譜,也沒啥說服力。
另一方面,常浩南確實不懂這些東西,他只知道波音最終成功併購了麥道,至於裡面的利益交換和明爭暗鬥……
對不起,不知道。
因此最後,他決定採用一個比較圓滑的辦法。
“老師,我認為在具體的技術方面,吸收或者引進國外的先進經驗是應該的,也有助於我們快速縮小差距,但這跟我們建立一套獨立自主的航空工業體系並不矛盾。”
“我之前在雜誌上面看到過二毛黑海造船廠的一個故事,蘇聯解體之後,當時船廠的0號船臺上面是已經完工了大概三分之一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空母艦,西方一直擔心它會在動盪期過後被繼續完工。”
“很快有一家來自挪威的企業找到黑海造船廠,訂購兩艘排水量10萬噸級別的貨輪,但需要按照西方的標準進行建造,而整個船廠只有現在被佔著的0號船臺能夠建造這個大小的船隻。”
“二毛最終決定拆除烏里揚諾夫斯克號騰出位置,並且讓黑海造船廠接納西方的造船標準對船臺進行改造,準備生產新的訂單。”
“但當這艘航母被拆毀之後,那家挪威企業又突然宣佈取消訂單,在賠償了一筆違約金之後再無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