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13章 市場換不來技術(二合一)

 “黑海造船廠拋棄了蘇聯標準下的造船能力和經驗,又沒能獲得新的訂單,於是很快就失去了大型艦艇的建造能力。”

 “……”

 講完這個故事之後,常浩南就沒有再繼續說下去了。

 他知道杜義山肯定能聽懂。

 事實上,這個黑海造船廠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

 美國人在md90項目上的套路幾乎就是原版重置。

 玩的就是一手陽謀。

 然而手段雖不新鮮,卻非常好用。

 常浩南能超脫在外把整件事情梳理明白,不是因為他比別人聰明。

 單純是因為他開了掛,知道後續發展方向。

 ……

 跟常浩南想的差不多,電話那邊的丁高恆和杜義山臉色都已經嚴肅起來。

 他們當然知道常浩南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無非是華夏航空工業也面臨著跟黑海造船廠一樣的局面。

 而md90就是那兩艘挪威公司訂購的貨輪。

 “好,我明白你的意思。”

 杜義山深吸了一口氣,他知道今天的通話應該到此為止了:

 “這件事情科工委方面會綜合考慮,你們那邊儘快推進渦噴14的模擬測試工作,如果要想把評定標準擴充為新標準,足夠的工程數據是必須的。”

 “好的,老師。”

 “那你先去忙,後續的決定會以書面形式下發,我們到時候再說。”

 說完之後,他便掛斷了電話,然後抬起頭,重新看向辦公桌對面的丁高恆。

 沉默的氣氛維持了大概幾分鐘時間。

 丁高恆重新點燃一支菸,這次他吸了一口,但從動作上看並不算熟練。

 “你的這位學生,確實很不一樣。”

 “今天的情況,也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杜義山擺了擺手:

 “我以為這會是一次偏向工程技術層面的對話”

 “不管怎麼說,這位小常同志提出的可能性不能被忽視。”丁高恆又抽了一口煙:“如果真是如此的話,我們能做的也只有亡羊補牢了。”

 顯然,在跟常浩南對話之後,他已經做出了決定。

 “md90這個項目現在連零部件生產都開始了,總不能無緣無故叫停,你準備怎麼處理?”

 雖然這是個疑問句,但從杜義山的表情來看,他顯然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只是跟丁高恆對一下答案罷了。

 “杜老這就是明知故問了”

 後者把菸蒂丟進菸灰缸,揉了揉有些發乾的嘴唇:

 “剛才小常同志也說了,引進國外的先進經驗跟我們建立一套獨立自主的航空工業體系並不矛盾,所以……”

 “把幹線飛機項目的重點改為消化吸收重點技術,還有總結積累大型民航客機的總裝和製造經驗吧,這些我們以後也都用得上。”

 ……

 當休會時間結束,會議重新開始之後,現場的氣氛變得完全不同。

 之前端坐首位、始終沒有表達任何態度的丁高恆幾乎是開門見山。

 他表示全新的、自主的航空工業標準體系建設勢在必行,舊的標準中有很多都只是為了在客觀條件不足的情況下解決有無問題,以形成一個基本的框架體系,如今隨著技術的發展進步,應該考慮對其中不合適的內容進行徹底補充和替換。

 作為科工委主任,他的表態分量自然完全不同。

 下半段會議只用了不到半個小時的瞬間。

 儘管滬飛方面的幾個專家選擇保留意見,但還是同意著手進行全新標準的設立準備工作。

 國防科工委這套體制的優勢就在於,儘管討論的過程可能出現不同意見,但是在做出最終決定之後,整個系統還是能夠保證勁往一處使。

 於是在當天晚上就成立了一個以劉振響為首、共計10個人的專家組。

 他們的任務有兩個。

 一是前往涪城跟蹤渦噴14的測試情況,以及對那份《航空發動機進氣畸變試驗與評定方法》進行更詳細的審定。

 二是如果審定順利通過,那麼就在《方法》的基礎上,對gjb/z64-94進行重構,以建立一個新的、與華夏的實際情況適應的氣畸變試驗標準,作為航空工業新標準體系的起點。

 常浩南這隻蝴蝶掀起的颶風,正變得越來越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