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自主航空工業的新起點(二合一)
當常浩南講到這裡的時候,對面已經有幾位專家露出瞭如痴如醉的表情。
他們當然知道這是個八字還沒一撇的事情。
但這個餅實在太香了。
華夏的航空發動機項目由於長期作為飛機項目的配套,缺少技術延續性,因此每個新型號的預研和設計過程都彷彿是在渡劫,需要進行很多重複性的工作,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經費,往往效果還不好。
這裡坐著的專家們都體會過這種無奈,所以更希望常浩南提出的這個想法能夠成真。
要知道,對發動機進行模塊化的數值模擬和仿真,可是包括英美在內的發達國家都沒想過的事情。
在這個多數人都想著跟在美國或者歐洲後面亦步亦趨的時代,能有這種“出格”的想法本身就已經很不容易。
甚至已經有人開始設想這套仿真系統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了。
講解逐漸接近了尾聲。
“……如果局部需用喘振裕度Δsm1滿足√[max(Δsmp^2,Δsma^2)+Δsmw^2]+Δsmt+Δsmw>Δsm1,則補償溫度畸變的局部需用喘振裕度的計算方式為……”
“得到各個降穩因子的局部需用穩定裕度後,對非隨機因子的局部需用穩定裕度按代數和的方法考慮,對隨機因子的局部需用穩定裕度採用和方根考慮,從而得到總的需用穩定裕度。”
“在納入考慮的幾種典型工況中,剩餘穩定裕度最小的那個,就是發動機氣動穩定性設計的薄弱環節,也是工程設計階段需要著重優化的對象。”
說到這裡,他直接放出了一張渦噴14的總需用穩定裕度構成圖。
其中清晰地表示,高空飛行、加力通斷情況發生變化時,是這臺發動機穩定性最薄弱的環節。
與試飛過程中獲得的數據相符。
常浩南轉過身來,面對著專家組成員微微鞠躬示意。
“我關於航空發動機氣動穩定性測試和評估辦法的介紹結束,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謝謝大家”
現場出現了一個短暫的沉默。
大概幾秒鐘之後,不知道屬於誰的第一道鼓掌聲響起。
隨後,整個會議室,頃刻間被掌聲所填滿。
雖然進入了專家組的成員都是在昨天的科工委座談會上就表態贊同設立新標準的人,但沒有人想到,常浩南這邊的工作完成度已經如此之高。
事已至此,大家都很清楚,完全屬於華夏航空工業自己的第一條標準,就要出現了。
當然,例行的提問環節還是少不了的。
只不過氣氛卻跟一般的評審會完全不同。
正常情況下,評審組的提問性質更類似於“質詢”,是要求臺上的人對於之前沒講明白,或者有疏漏甚至錯誤的地方進行解釋、說明或者改正。
有點類似畢業答辯,但性質要嚴肅得多。
畢竟國家標準的涉及面廣、影響力大,容不得半點馬虎。
因此有些時候,這個提問流程甚至會持續超過一天時間——因為可能真的發現了問題要到場下修改。
所以評審會開上十天半個月都不算很稀罕的事情。
然而在常浩南這裡,由於他剛剛的介紹已經極其完整,加上又有渦噴14這個實打實的項目作為經驗,導致這一次的提問環節的畫風更像是……請教。
畢竟確實一次性搬出了太多新的概念、理論和工程方法了。
“常浩南同志,在你提供的評定指南文件中提到,通過在壓氣機進口設置插板式畸變模擬裝置,請問這一插板為何要設置成單塊的弦月形板?”
第一個開口提問的是一名年紀看上去並不算大的中年工程師,從桌上放著的姓名牌來看,名字叫做林宇昂。
在昨天的會上,正是他第一個提出應該依託評定指南建立一個新的標準,而非在老的1994標準基礎上小修小補。
也正是因此,林宇昂對於常浩南講到的每一個細節都非常上心。
作為首倡者,他必須要保證萬無一失。
很多工程師出身的人都會比較杵這類涉及到原理的問題。
不過常浩南的理論功底比較紮實,加上這幾天功夫也收集了不少數據,因此絲毫不慌地穩步來到旁邊的黑板前面,拿起粉筆畫上了四幅簡圖,同時開口解釋道:
“我們在渦噴14的測試中,試用了四種不同的插板式畸變模擬裝置,包括單塊弦月形、兩塊弦月形、圓環形和扇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