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拯救大兵運8
182廠的條件實在有限,並沒有在京城或者盛京那邊已經數字式投影儀,如果用幻燈片的話,一方面清晰度比較低,另一方面也沒辦法投影這麼大的圖紙,所以只好放在繪圖板上面,讓大家圍在一起看了。
“所以在氣候條件最惡劣的情況下,積冰竟然是主要分佈在機翼下表面的?”
馬上就有人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90年代中期這會,因為結冰探測器性能不足等客觀原因,不要說華夏,全世界對於飛行過程中冰害問題的研究都還處在一個蠻荒時代。
別的不說,就連後世已經非常普及,甚至成為民機適航認定工作標準程序之一的自然結冰試驗,都還沒有一個特別統一和科學的標準。
美國人基本是仗著五大湖區的氣溫夠低水汽夠豐富,找個差不多的雲團進去飛一圈。
至於別的國家就更是各顯神通了。
好在大多數噴氣式飛機的飛行工況本來就處在結冰區的邊緣,因此民航領域和積冰有關的空難數量也還在可接受範圍內,而且多數都是些atr72這種支線客機乃塞斯納172之類更小的通航飛機,造成的影響也比較有限。
所以這個模擬出來的結果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確實有些反直覺。
“運8飛機的飛行速度,在螺旋槳飛機中已經算是比較快的,根據我們的研究,在來流速度超過75m/s的情況下,過冷水滴在撞擊到機翼表面之後會有更大的概率出現撞擊回退,而不是正常的鋪展粘滯現象,所以氣流速度更快的機翼上表面反而相對乾淨。”
“並且,就算機翼上表面發生結冰,由於更快的來流速度也對應著更小的來流角度,其冰形也主要為沒有溢流過程的霜冰,附著能力很差並且冰面形狀與機翼形狀十分接近,危害相比前緣和下表面的命冰要弱的多。”
“如果這是一架飛行速度比較慢的飛機,比如運5,那麼重點關注的積冰區域就會變成機翼前緣和上表面。”
常浩南的解釋條理清晰,很快就讓圍在四周的工程師們聽明白了:
“所以咱們,或者說過去的幾乎所有大型螺旋槳飛機按照經驗搞的除冰裝置,其實都沒有抓住重點?”
“是的,有很大一部分的能量都被白白浪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