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87章 媽都認不出來的米格21改(二合一)

 由於第二天還要工作,因此接風宴並沒有持續到太晚時間,酒也喝的十分克制。

 絕大多數人在散場時都還保持了十分清晰的意識,比如昨天下午才特地從築城飛到蓉城的648所副總設計師孫惠中。

 他剛才全程都沒有發言,只是靜靜地聽著常浩南對其他人的提問做出解釋。

 雖然已經從很多渠道聽說了這個少年天才的事蹟,但孫惠中覺得自己還是得親眼見識一下才好。

 於是現在,這位648所唯一的總工程師心中只剩下了佩服。

 “常工!”

 離開招待所之後,孫惠中從後面叫住常浩南,然後快步跟了上去:

 常浩南迴過頭,看到一個頭發半白的男人站在自己身後。

 “請問您是……”

 雖然說起來已經做了不少事情,但他穿越過來其實也才半年時間,根本來不及和太多人接觸。

 而前世作為一個普通軍工工程師也同樣人脈有限,所以除了極少數如雷貫耳的大佬之外,大多數面孔都是陌生的。

 “孫惠中,築城648所來的。”

 二人在昏黃的路燈下面握了握手。

 定睛細看之下,常浩南才發現對方的年紀似乎並沒有特別大,應該只是三十出頭的水平,之所以早早白頭大概只是因為先天原因或者壓力太大。

 “常工,我想再問一些跟進發匹配有關的問題。”

 時間畢竟已經很晚了,而且孫惠中是住在招待所的,和宿舍區並不去往同一個方向,因此他也沒繞什麼彎子,直接說明了來意。

 這種事情常浩南自然不會拒絕:

 “請說。”

 “我們所想要在殲7f的基礎上,開發一種雙座型號的飛機。”

 孫惠中並不避諱從兄弟單位這邊借鑑思路的想法,畢竟648所的設計團隊人數總共才三位數,經驗和水平也是一言難盡,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抄作業並不丟人:

 “但之前聽蓉城這邊的同志說,殲7f的進氣道和前機身是由您完成的一體化設計,對機身的修改會嚴重影響進氣效率,所以我想問一下,您覺得這個方案的可行性如何?”

 “確實是這樣,殲7f的高進氣效率和穩定性建立在由機頭部分對來流進行一次壓縮的基礎上,而要想改雙座的話,那就不可避免地要對前機身進行大改,這樣幾乎需要把整個設計推倒重來。”

 單座改雙座看上去簡單,但操作起來工作量並不小。

 對於一些體量比較小的飛機來說,多一個飛行員會產生很明顯的影響,而飛機氣動設計越精密複雜,給這種改動留出的操作空間也會越小。

 殲7f兩邊全佔了,屬於尤其麻煩的。

 所以常浩南略加思索之後,很快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儘管這是一盆冷水:

 “我在設計這個型號的時候,只是想要賦予殲7真正意義上的超視距作戰能力,沒想過讓它承擔更多複雜的功能,所以並沒有留出什麼餘量,改雙座的話……我個人並不看好。”

 那個時候他剛剛穿越過來,只是想趕緊搞個短平快的項目引起老師注意,藉此迅速參與到具體的型號項目中來。

 實際上,常浩南至今都沒想明白,自己到底是如何跨過劉洪波教授這一層,直接引起了杜義山的注意。

 總之最終產生的效果比預期好了太多。

 “原來是這樣……”

 站在對面的孫惠中微微低下頭,露出了一個有些惋惜的表情:

 “我們本來準備,對殲教7進行進一步改進的,目前正在做機翼選型和進氣道匹配這些預研工作,在接觸到殲7f項目後,本來覺得能有一個比較好的參考,可惜……”

 對方這麼一說,常浩南突然想起來了之前在殲8c交付儀式上面,跟那兩名海航25團飛行員之間的對話。

 他們就說過現在部隊缺少一種好用的高級教練機。

 要解決這個問題,從頭設計一種全新的高級教練機當然是最好的辦法,但目前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方面暫時還不具備這樣的方案。

 別的不說,兩臺小推力或者一臺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就拿不出來。

 況且眼下也沒有那麼充裕的資金。

 但利用殲8iiact的多餘度數字電傳技術,結合中等推力、性能出色的渦噴14,在殲7基礎上改出一個型號來還是可行的。

 這個思路在後世的最終產物是教練9,正好是648所的產物。

 而常浩南完全有能力讓它提前誕生,並且……

 變得更加完美!

 因此他話鋒一轉,對已經準備告別的孫惠中說道:

 “既然有這樣的想法,其實你們不如做的更大膽一些。”

 聽到這句話的後者頓時眼前一亮,抬起頭看向常浩南:

 “您也認為我們需要一種新的高級教練機?”

 儘管以殲7f作為技術基礎的方案已經被否定,但能得到對這個教練機思路的肯定還是讓孫惠中相當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