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87章 媽都認不出來的米格21改(二合一)

 要知道,預研這種東西的成果轉化率其實是很低的,有時候10個預研計劃最終往往只有兩三個形成了可以開展下去的正式項目,最終修成正果的則可能更少。

 他們之前提交的兩份預研報告就都因為深度不足而被打了回來。

 因此648所內部也對於這個新型高級教練機的計劃有所顧慮——

 硬著頭皮繼續下去需要更多投入,而且誰也不敢打包票說軍隊一定會要,對於小家小業的他們來說這本來就是個風險。

 就連最初提出這個想法的孫惠中也沒有太多信心。

 要知道他雖然掛著648所副總設計師的頭銜,但這完全是因為所裡確實沒什麼人才,才讓他一個不到30歲而且並沒有領導過任何型號設計的人頂了上去。

 年輕,又沒有成功經驗,自然就會底氣不足。

 所以當聽到常浩南表達支持的態度時,孫惠中是相當興奮的。

 前者年紀固然更小,但從剛才晚宴上的情況來看絕對有真才實學,又在八三工程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他的表態,絕對是有分量的。

 “當然,殲教7是你們搞的,你們應該也很清楚缺陷。”

 常浩南點了點頭,並沒有因為面前之人來自648所就口下留情:

 “低速性能和後座視野太差,起飛和降落的時候教官甚至需要自制潛望鏡來觀察前方的情況,而且潛力也不夠,培養殲7和老殲8的飛行員勉強夠用,但咱們的空軍正在大踏步進入三代機時代,所以這個型號肯定沒辦法長時間挑大樑。”

 實際上,殲教7這個型號本來應該只是發揮過渡作用,進入新世紀後就會逐漸換裝新型教練機。

 但是跟這個時代的很多其它裝備一樣,過渡著過渡著,就過渡成了主力裝備。

 因為種種原因,計劃中的新型教練機始終未能到位,最終殲教7作為一種本質上的基礎型二代機,竟然一直生產到了2017年……

 “唉……說的太對了。”

 孫惠中輕嘆了一口氣:

 “有您這句話,我們繼續搞預研的時候,心裡多少也能踏實一些。”

 “你剛才說目前正在做機翼選型和進氣道匹配,具體的進度如何?”

 教練9算不上什麼明星型號,常浩南只知道原來時間線上直到2011年才正式服役,對於研發流程並沒有太多瞭解。

 “目前初步確定要使用類似殲7e那樣的雙三角翼,進氣道的話……還沒有定論,本來想參考下頜式進氣道,但您剛剛說可行性不高,那……或許還要再想一想。”

 說到這裡的孫惠中稍微有點不好意思,畢竟聽起來這飛機從頭到腳好像都在借鑑兄弟單位的型號……

 常浩南倒是不在乎這個,他現在想的是要怎麼把自己腦中的設計方案告訴給對方。

 不只是讓648所簡單地抄個答案。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最好還能讓他們從中獲得經驗,

 況且他現在也只是有一個對於教練9的初步概念,更詳細的東西得經過計算才能得到,總之肯定沒辦法今晚上就掏出設計方案來。

 於是常浩南斟酌了一下語句:

 “其實,我當初在設計殲7f的時候,倒是也考慮過有過另外一種方案,只不過相較於殲7的改動太大,沒辦法從老飛機直接升級,所以設計工作只進行了一點。”

 “如果貴所有這個意願的話,等我把殲7f匹配新發動機的改動處理完,可以和你們一起完善一下那個方案……”

 這對孫惠中來說完全是意外之喜。

 所以常浩南話還沒說完,他就趕緊表示同意:

 “當然,我可以跟所裡面申請,從設計團隊裡面調一些骨幹成員過來。”

 孫惠中從一開始也沒尋思過讓對方去648所的事情。

 一方面,明眼人都能看出常浩南這次來611,搞殲7f只是順便,參與十號工程恐怕才是正經事,這個新教練機不是什麼重要項目,不可能在這上面佔用太多時間精力。

 另一方面,航空工業這幾個主要設計所對應的城市裡面,盛京、鎬京和蓉城肯定是相對最好的,冰城、瓷都和洪都也還可以,唯獨築城的地理條件實在是比較糟糕。

 “那就先這樣,等7f的事情結束咱們再聊。”

 常浩南說著點了點頭:

 “另外,調過來的人至少要掌握一些數字化設計的基礎,這樣效率會高出不少。”

 “沒問題,我明天就打電話。”

 此時的孫惠中已經把興奮掛在了臉上:

 “太感謝常工您了!”

 ……

 第二天,常浩南便馬不停蹄地開始了工作。

 隨機事件,前面半年時間裡,盧育英帶領的團隊並沒有閒著,幾乎已經完成了對進氣道和機頭以外部分的設計。

 對於他來說,殲7f的設計流程他其實已經走過一遍,如今更換新的發動機,無非是帶著整個項目團隊再重新過一遍流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