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集中力量,航發大會戰
這前後之間的唯一變量,就是常浩南。
毫無疑問,這樣一號人物說要集中力量來搞渦扇10,肯定還是要慎重對待。
再說,作為華夏航空工業的掌門人,梁卓平自己也希望能快一些搞出跟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航空動力。
過去只是不敢想罷了。
畢竟真要是搞出問題來,第一個背鍋的就是他。
現在麼……
萬一成功了呢?
許久之後,把報告看到最後的丁高恆才總算抬起了頭。
“小常啊,在做決定之前,我只有一個問題要問。”
“我估計了一下,這個發動機大會戰,恐怕要佔到未來幾年內對航空動力領域撥款的八成左右,就算考慮到明後兩年經費增加,也不會少於六成。”
“你有沒有考慮過這件事情的風險?”
作為總管軍工科研生產的科工委主任,丁高恆必須從全局出發看問題。。
華夏現在的實際情況就是家底很薄,實在經受不起什麼風險,所以容錯率是他必須考慮的。
“考慮過。”
“所以我剛剛才說,這這不是在犧牲自己支援兄弟單位,而是互惠互利。”
常浩南鄭重地點了點頭。
他沒有回答諸如有我在肯定不會有風險之類的話。
雖然他自己確實覺得不會出什麼問題,但那不是一名工程技術人員應該有的態度。
哪怕百分之百確定,也必須嚴謹負責。
“我會把渦扇10項目分成幾個明確的任務模塊,每個模塊包含一系列相對完善的技術體系,每完成一個小的階段,參與項目的其它兄弟廠所就可以從中獲得系統性的,而非零碎的知識和經驗,從而反哺他們對現有發動機型號的改進工作。”
“雖然整個項目的總投資肯定十分龐大,但實際操作中其實是分階段投入,看到成果之後再投入下一階段,而不是一錘子買賣,這樣一來,無論是參與項目的科研人員,還是我們的上級單位,心裡面多少都能有個底。”
這也是常浩南在重生之後搞項目時的一貫思路。
實際上,如果把上級單位視為投資人,研發項目視為初創企業的話,就很容易理解了。
新公司可以賠錢,但你得讓投資人看見希望——上級單位可以給你持續投入,但你得能持續性反饋出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
對於大多數都不是專業技術出身的決策人員來說,“航空推進技術驗證計劃初見成效,在加工製造和試驗設備建設方面也都取得了明顯進步……”這種話過於空泛了。
但你直接掏出一臺新發動機,就算只是對老型號的改進升級,說服力就完全不一樣。
而這一點,丁高恆自然明白。
只是對於過去的華夏航發產業來說,哪怕階段性成果也並不是那麼容易取得的……
不過現在從常浩南口中說出這樣的思路,至少說明他慎重地思考過所有可能性,而不是一時熱血上湧做出的決定。
“卓平啊,這個會,我看就定在臨榆召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