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
剛加入工作的年輕人,激情往往都是比較足的,更何況還是被常浩南親自指點過方向之後。
機頭邊條翼是個相對獨立的氣動組件,由於體積相對較小,因此在平飛或者低攻角飛行時,它會處在收縮狀態,不會影響到飛機正常的氣動外形,只有當攻角突破某一個閾值之後,才會啟動併發揮作用。
而這個過程顯然不可能由飛行員手動進行。
所以把這個閾值設定在何種位置,以及機頭邊條的長度和寬度分別為多少時可以獲得最佳的邊條渦,就是留給林同鑫的“作業”。
而至於孫惠中本人,則自然要負責更加主要的任務——
在常浩南的指導下,完成對於高級教練機dsi進氣道的設計和優化。
作為一種完全不可調節的進氣道類型,dsi進氣道從孃胎裡帶出來的最大問題就是隻有一種構型,因此優化區間恆定不變,必須具備很大的優化區間寬度。
矩形隔板進氣道的最佳優化區間哪怕只做到0.01馬赫都沒關係,反正只要飛控足夠強,都可以通過調整隔板位置保證進氣效率始終處在最優狀態下。
但固定進氣道如果做成這個樣子,那稍微改變一下飛行速度,都會導致進氣效率劇烈下降,甚至附面層無法被吹除,產生很強的進氣畸變從而影響飛行安全。
總之需要很高的設計水平和經驗才能讓使用dsi進氣道的飛機達到令人滿意的優化狀態。
況且十號工程作為在最高層掛名的重點項目,一舉一動都會受到無數人的關注。
在使用三元可調式進氣道的01號原型機首飛之後還要進行大改,那就非得拿出足夠有說服力的數據才行。
而恰好,高級教練機的常用速度範圍遠遠小於戰鬥機,相對傳統的氣動佈局在優化難度上也要低於使用鴨翼+大三角翼配置的殲10.
屬於完美的練手機會。
“孫工,接下來我要講的內容,你一定要確保完全理解,如果有不懂的地方,馬上問我。”
常浩南打開自己的電腦,調出了早就已經準備好的幾個設計文件,然後示意孫惠中從旁邊搬兩張椅子過來。
對於如今的他來說,很多時候已經不必事事親力親為,尤其在身邊還有個幫手的情況下。
“明白。”
孫惠中很快坐到了旁邊。
“關於dsi進氣道的基本原理,我在蓉城的時候已經講過,簡單來說就是利用錐形激波本身的特點,在進氣道唇口處的凸包表面形成一個很強的壓力梯度,把這個位置的機身附面層直接吹到進氣道口之外,以降低附面層對於進氣效率的不利影響。”
說到這裡,常浩南調出一張他前段時間讓姚夢娜幫著繪製好的壓力分佈圖,是用一個理想狀態下的dsi進氣道模型測試出來的。
從上面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來,凸包結構利用壓力差將激波直接“推”了出去。
確定孫惠中和林同鑫都沒有什麼疑問之後,他便正式進入了今天重點的設計部分:
“從這個原理就可以看出來,dsi進氣道設計的核心是這個凸包結構的外形,而通過對乘波體進行理論和數值分析兩個層面的研究,我總結出了兩種設計凸包的方法。”
“我記得您之前好像也說過,從圓錐形面的從前緣線上選定若干個追蹤點,在流場中從這些追蹤點開始向流場下游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