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國產化渦扇9!
這個已經屬於設計改進的範疇,其實是由606所負責完成。
只不過那邊的設計師今天去開評審會了,所以抽不開身。
所以不過為了便於說明情況,他特地打印了一份圖紙帶過來。
“這樣的話,要想把軸承拆下來可就……就得把整個發動機全部拆開才行。”
楊慶畢竟經驗豐富而且對斯貝比較瞭解,最先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不過……倒確實可以減少大概100-120個零部件,還有25公斤左右重量。”
應該說,斯貝mk202確實不是一種非常先進的發動機。
尤其對於這條時間線上,已經順利落地定型渦噴14的華夏來說。
它唯一的優點或許在於油耗很低,但那是以中等涵道比為代價換來的。
按照國標,這臺推力9噸出頭的發動機自重高達1842kg,比f110和al31f還重。
考慮到這個老式核心機哪怕壓榨到極限,推力也很難突破10噸大關,因此要想提高國產化型號的性能,最好的辦法就是摳一摳重量。
另外零件數減少也有利於降低故障率。
所以這是第四代發動機的技術趨勢之一。
例如ej200發動機的零組件數就只有老前輩rb199的65%左右。
代價是一旦出故障可能會很難修。
“這是我們用最新技術研發的軸承,按照第三代發動機,也就是渦扇10的標準生產,預期壽命不短於發動機的首翻週期。”
林衛國輕輕敲了敲繪圖板解釋道,
“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只需要在大修過程中更換整個組件即可,無需地勤人員拆開維護或修理。”
“所以……我們的渦扇10,也會用到這種技術?”
另一個人開口問道。
所有人都知道,改進渦扇9只不過是順手而為,這些高端技術最終肯定要落實在新型號上面。
“常總的目標是,把渦扇10的零組件數量控制在2200個以下,而現在的渦噴14是大約3150個。”
林衛國的回答言簡意賅:
“我之前算了一下,這一輪測試如果順利通過,那麼渦扇9的國產化率大概能提高到92%左右。”
畢竟主軸承和高壓壓氣機全都實現國產化之後,基本就只剩下最後一塊硬骨頭,也就是渦輪了。
這部分要再等一段時間,用來驗證國產第三代鎳基單晶材料。
他把手中的筆放下,重新轉過身,看向面前的一眾同事:
“按照時間表,全國產化的渦扇9,大概能在明年年中投入整機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