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479章 國產化渦扇9!

 實在不是他們對430廠有什麼偏見。

 而是斯貝仿製過程中出過類似的事情——

 80年代中期,430廠想要搞斯貝航改燃的時候,就因為高、低氣壓機的氣動設計沒有在原始型號上做足夠的分析試驗工作,忽視了艦用燃機在流路上與航發的差別,導致險些發生重大事故。

 這還不算完,後來更是搞出過先整機試驗,後部件試驗這種足以讓人眼前一黑的狠活。

 至於結果麼……

 斯貝改燃雖然理論上完成了鑑定試車,但從1990年到1993年整機測試時間只有大概60小時,實在沒什麼說服力,再加上沒有裝機對象,國產化率還上不去,就只好不了了之了。

 總之,410廠對於這些同行不大放心,也是在情理之中。

 張振華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

 雖然他本人當時並沒參與,但也必須承認,自家單位過去在這方面確實劣跡不少。

 好在他早就已經想好了如何面對這樣的質疑:

 “這幾處修改不是我們自己完成的,是去年年末來盛京開會的時候,常總幫我們指點出來的。”

 沒有人接話。

 不過張振華明顯聽到一陣鬆了口氣的聲音。

 整齊劃一。

 這個解釋顯然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當然,大家都是正經技術人員,不可能光是聽到常浩南一個名字就這麼過去了。

 所以他又用了十幾分鍾時間,詳細解釋了一下進行這些改進的原因。

 “所以我們這次,要攻克的技術難點主要有什麼?”

 儘管有了渦噴14的技術積累,渦扇10的研發也在高速推進之中,但就好像哪怕985大學的學生回去做初中乃至小學試題也需要花時間一樣,要把渦扇9的國產化率從70%提高到100%,也絕對不是個一蹴而就的過程。

 “三個方面。”

 這次說話的是410廠的技術部部長林衛國,在鍾世宏升任副總經理之後,他便從波斯被緊急調了回來參與太行項目。

 “一是把1-7級高壓壓氣機盤、軸、1-8級隔圈和相關傳動件的材料更換為國產2cr10nimovnb鋼,在組織渦噴14生產的過程中,我們協助鋼企完成了對這一材料中δ-鐵素體含量的控制。”

 “二是改進低壓壓氣機盤件和葉片的鍛造工藝,採用900c下,a+β相區的熱模鍛。”

 這兩條內容屬於順理成章,基本可以看做是渦噴14順利定型之後的任務結算獎勵。

 隨後,林衛國從公文包裡掏出一張圖,夾在身後的繪圖板上。

 “第三,是把全部的四組主軸軸承更換為對應的國產型號,復州軸承集團會負責軸承本身的生產,但是對我們來說,需要在總裝之前提前把軸承和整個支撐結構整合到一起,成為同一個主軸連接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