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488章 脈動生產線,殲11的結構升級問題

 “這種方法有兩個主要特點,在空間上,可以多區域並行作業,而在時間上,可以多工種協同裝配,理論上講,生產效率應該可以比過去的連續移動生產線提高至少50%到100%。”

 “理論上……”

 同為科研狗,常浩南很快抓住了這段話裡面的重點:

 “也就是說實際情況……”

 剛剛還滿臉揚眉吐氣的姚夢娜頓時沒了精神,雙手叉腰,一副氣鼓鼓的樣子:

 “怎麼說呢……從零開始總裝飛機跟之前的升級大修還是不一樣,涉及工種的複雜程度也遠遠比我預計的更高。”

 “所以好幾輪調整下來,還是會出現部分小組滿負荷的情況下裝配任務等待,而另一些小組處在空閒中等待裝配任務的問題,綜合效率跟連續移動生產的老辦法比沒什麼變化……”

 實際上,姚夢娜搞出來的這套東西已經十分接近後來的“脈動生產線”概念。

 而且巧合的是,前世的脈動生產線也是先在鎬京投入應用,然後才推廣到整個航空工業系統的。

 只不過90年代末的計算機硬件和算法水平都還比較有限,因此對這種高級生產方式進行優化的難度很高。

 “也不能這麼說。”

 剛剛一直沒說話的何明終於開了口:

 “其實,最開始用新方法總裝前面兩架飛機的時候,效率還沒有原來的連續移動生產模式高。”

 “現在經過幾次優化下來已經好很多了,說明這個辦法的潛力還是很大的,只要能根據實際生產經驗繼續調整下去,肯定能達到理論效果的。”

 “我們畢竟才造了六架飛機而已,生產上的事情,急不來的。”

 何明的安慰讓姚夢娜的情緒明顯好了不少。

 “其實,我也嘗試過用你和徐洋姐開發的那個差分進化算法,從數學角度上進行優化,但是……效果不好。”

 常浩南記得,上次自己見到姚夢娜的時候,後者對徐洋的稱呼還是徐研究員。

 這段時間倆人的關係似乎變好了不少……

 他輕輕搖搖頭,把腦子裡胡思亂想的東西丟掉,緊接著解釋道:

 “差分進化算法雖然先進,但也不是萬能的,對於這種離散、整數、高維、大規模、多約束的優化問題,非常依賴問題特徵總結和經驗,而且還很容易陷入局部最優的麻煩,總之不適合飛機生產線這樣的應用場景。”

 聽到常浩南頭頭是道的分析,姚夢娜瞬間來了興致:

 “師……常總你有更好的辦法?”

 私下裡的時候,姚夢娜還是習慣叫常浩南師弟,這也算是她的專屬稱呼了。

 不過在公開場合,她還是比較有分寸的。

 “更好的辦法麼,大概是一些路徑規劃性質的算法,但需要一些額外的時間研究。”

 “你可以先用普通的遺傳算法先試試,效果應該比差分進化算法還要更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