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852章 國產新型護衛艦

 先把大部分設備裝進艦體結構,然後再進行拼裝。

 這樣做的好處是多個分段可以同步開工,到最後統一進行合攏,造船效率比塔式造船法快得多。

 054首艦從去年10月份開始切割鋼板,這才大概10個月的功夫,艦體就已經基本完工了。

 接下來只要再進行一些艦面設備的舾裝,大概再過上個半年左右就能開始海試流程。

 即便對於一艘只有不到4000噸體量的小船來說,也是相當不錯的效率了。

 當然代價就是幾乎沒有容錯率。

 如果某個分段的誤差稍微大一點,導致沒辦法跟其它船體對上,那就只有返工一條路。

 “正好,現在馬上就要合攏的斷面就在動力艙附近。”

 眾人來到一處相對較高的操作檯上,林青指著船艙底部的一處位置對常浩南說道:

 “那裡,就是兩臺qc130燃機,還有包括減速齒輪箱在內的整個動力系統。”

 說這話的同時,後面一名工作人員非常適時地遞上來了一部望遠鏡。

 儘管常浩南深度參與了渦噴14本身的研發,但因為開發qc/qd130的時候,渦扇10項目已經在同步進行,因此他對改燃之後的情況其實瞭解不算特別多。

 好在林青和另外一名負責造艦的劉姓工程師始終在旁邊配合著介紹。

 哪裡是煙道、哪裡是進氣口,哪裡又是燃油管路……

 以及為了進一步強化反潛能力而佈置的減震浮筏、為了抑制艦體紅外特徵而專門設計的排氣引射裝置……

 可以說,雖然只是一型成本限制比較嚴苛的護衛艦,但船舶工業系統還是和航空工業系統合作,儘可能地用上了一些可以提高作戰效能的高性價比技術。

 除了儘可能提高本級艦的戰鬥力以外,更重要的還是給同樣已經進入規劃階段的新型國產驅逐艦鋪路。

 唯一的問題是,燃氣輪機本身的使用成本會比柴油機更高。

 不過既然054直接選擇一步到位的全燃動力,甚至都不是燃-燃聯合,那麼想必閻忠誠應該是在性能取捨方面向油耗進行了一些傾斜。

 “qc130之前在動力試驗平臺上面做的測試……結果怎麼樣?”

 在林青某一句話說完的當口,常浩南突然詢問道。

 去年航空動力集團成立的時候,他曾經畫過三張大餅。

 其中一個就是在渦扇10核心機基礎上搞一型30mw級別的船用燃機,準備應用於未來的國產驅逐艦上。

 這個級別的燃氣輪機,兩臺即可帶動一艘8000噸級別的驅逐艦,而如果上四臺,那麼1.2萬噸乃至更高也不在話下。

 而要想把航改燃搞好,那肯定要多參考一些用戶給出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