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911章 也不是所有訂單都能接

 “……”

 ……

 跟航展有關的話題很快告一段落。

 丁高恆今天特地把常浩南找來,自然不光是為了聊巴黎航展這麼個小事。

 當然嚴格來說,真正要找常浩南面談的,其實是李忠毅。

 “浩南同志。”

 後者從身邊的公文包裡掏出一個檔案袋,交到常浩南手裡:

 “月初的時候,有一家挪威企業向滬東造船廠提交了一份建造8艘lng船的訂單。”

 “滬東廠方面的意思是,船本身應該是沒什麼大問題,但訂單裡面專門強調了要安裝你們火炬集團專利的那套蒸發氣再液化系統,所以這個合同具體能不能籤,要怎麼籤,還要詢問一下你的意見。”

 “本來他們是準備直接找你的,但前段時間一直聯繫不上,所以通過船舶工業集團層層上報,最後就到了我這裡。”

 照理來說,航空動力集團這種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長時間失聯,完全可以當成事故來處理。

 不過常浩南畢竟長期身處科研一線,情況實在特殊,所以一般不會因為找不到他而大驚小怪。

 “問題肯定是沒什麼問題,我們那個bog再液化系統完全適配滬東廠的gas-transport液貨艙技術路線,如果結合天然氣動力的柴油機,幾乎能保證運輸過程零損失……”

 說話間,常浩南拆開封繩,從裡面掏出了幾份厚厚的多語種資料:

 “但是咱們這lng船……連給國內試用的第一艘都還沒造出來,真有人敢一次給8艘的訂單?”

 2001年這會,大部分現有lng船的訂單仍然握在日本船廠手裡。

 新增量則主要在韓國。

 至於華夏,在高端船舶領域沒什麼說服力。

 要知道,每艘13.5萬立方米大型lng船的價格基本在1.5億美元以上。

 而gas-transport液貨艙因為重量和體積大,所以建造成本還要更高,報價普遍要在1.7-1.8億美元。

 8艘,就是14億美元。

 將近120億人民幣……

 這種訂單,哪怕國內企業都不敢下——

 華夏石化目前也只是簽了兩艘的合同而已,而且要求先開工其中一艘,通過驗收之後再決定第二艘的情況。

 一個國外企業,憑什麼啊?

 “所以滬東廠那邊才表現的很慎重嘛,就是擔心這裡面會不會有什麼陷阱存在。”

 李忠毅解釋道:

 “不過我們也找一些國際商法的專家看過,裡面除去預付款比例稍微低了點以外,似乎也沒有其它的問題了。”

 帶著好奇,常浩南翻開了那份中文封面的文檔。

 “咱們新入局,議價權不足,預付款壓到10%確實沒什麼好抱怨的。”

 “如果確定沒問題……”

 他本來想說,如果確定沒問題的話,那就大膽接下來這個訂單。

 但就在這個時候,他突然瞥見了背景調研當中乙方公司的股權構成。

 挪威系卓爾公司,控股70%。

 其它30%則雜七雜八,哪裡的成分都有。

 “等等……”

 常浩南突然話鋒一轉:

 “麻煩李主任跟滬東廠那邊強調一下,這個訂單暫時不要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