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114章 離子推進的上星難題

 其實常浩南這會也已經打算點頭了——

 畢竟自己目前的主要精力還是得放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以及中繼通信鏈路上面,其它項目最多可以提供一些支持,但不可能去挑大樑。

 “那……”

 但是,就在開口的一瞬間。

 他又突然想起了自己前兩年剛接觸海洋一號項目時聽過的一件事。

 “孟院士,我記得科學院那邊,前兩年好像在研發一個電推進設備……”

 電推進,由於對工質的依賴較低,結構也比較簡單,因此幾乎沒有化學推進帶來的一系列弊端,並且可以拿出驚人(四位數)的高比衝。

 唯一的問題就是推力確實是很小。

 但對於衛星來說,反正太空環境的阻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推力小點無非工作時間長一些而已。

 總的來算,以電推進設備普遍萬小時水平的工作壽命,肯定是比傳統方案堅挺得多。

 如果是普通衛星,那過長的變軌時間或許還會給地面測控系統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然而對方想要測試的正好是自主定軌技術……

 簡直絕配。

 前世華夏的電推直到2010年代才真正上星,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地面測試其實很早就開始了。

 如果能額外提供一部分資源,把時間節點提前幾年應該不是問題。

 不過,孟志中對此似乎比常浩南更加了解:

 “我知道,金城物理研究所的lips-200,電子轟擊式離子推進系統,40mn推力,3000s比衝,壽命1.2萬小時,目前正在進行長壽命地面考核驗證,預計還要進行個1年左右……”

 “那不是正好能趕上麼?”

 常浩南一拍座椅扶手:

 “電推進技術未來航天器的核心技術,跟自主變軌配合得又好,完全可以捏合在一起,打一組衛星上去一起測試。”

 “雖然要在地面上等個一兩年功夫,但是測試工作可以集中進行,總比搭實踐七號的便車,隔上幾個月甚至一年才出一組數據要強吧?”

 孟志中聞言撓了撓頭,露出有些苦惱的表情:

 “lips-200其實在短時間內沒有上星的計劃……”

 “啊?”

 常浩南也是一愣。

 “電子轟擊這條技術路線別的都還好,壽命在電推進裡面是低了點,但不搞深空探測的話也足夠用……就是耗電量實在太大。”

 孟志中解釋道:

 “別說小衛星平臺了……東方紅3衛星,在近地軌道的穩定供電能力也才1.7kw,lips-200一開機,單推進功率就要用掉1.5千瓦左右……剩下200w,別說任務載荷,就連星上控制系統都不能穩定維持……”

 這個數據,常浩南倒是知道:

 “那最高供電功率呢?”

 常浩南現在最多算是對衛星載荷有些研究,至於整星系統,雖然不可能兩眼一抹黑,但也就是一知半解。

 至少肯定比不上孟志中這位專家。

 後者幾乎不假思索地給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