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180章 末段精確制導

 從項目管理的角度出發,這種驗證彈最大的風險其實並不在於加入多少單獨的新技術。

 畢竟就算真的出了問題,只要能找到具體原因,實在不行還可以進行狀態回滾。

 更要命的風險其實是整個系統因為某些原因而變得越來越複雜。

 一旦出問題,就有可能導致按下葫蘆浮起瓢。

 如同一個屎山代碼那樣,把bug修好之後,整個程序反而沒法正常運行了。

 因此,剛才那幾個小時的會議當中,唯一增大了系統複雜度的地方,就是把原計劃的彈頭配重改成一個末端加速發動機。

 但這仍然是相對獨立的部分,就算發動機啟動失敗,也不會對前面的推進系統產生影響。

 而發汗冷卻需要和動力系統高度耦合,本身風險就比較高,從性能上看似乎又沒有如此高的放熱需求。

 所以他們兩人的擔憂也是有道理的。

 但這和雙錐體一樣,從一開始就是常浩南確定下來的基本方案之一,顯然不可能因為兩句話就做出改變:

 “我理解你們的顧慮……所以我剛剛才說,未來真正投入使用的早期吸氣式高超,應該還是會回到傳統的被動冷卻路線上。”

 他先是給出了一個相對積極的答覆,不過緊跟著就話鋒一轉:

 “但我們這畢竟是一發驗證彈,不是用來發揮實際戰術作用的,所以需要具備一定的前瞻性,考慮整個項目未來有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

 “在未來,我們的高超聲速武器有可能使用紅外或可見光波段進行目標導引,而燒蝕防熱設計最大的弊端就在於,燒蝕產物會在氣體邊界層內順流而下,造成邊界層汙染,同時很有可能進入視覺傳感器的窗口區域,造成尋的信息的丟失和衰減。”

 “此外,在6-7馬赫的速度下,因為電離層的厚度和強度都比較小,所以大概率無需考慮電磁屏蔽問題,但對於未來速度更快的

飛行體,就需要主動利用離子流,對包裹在飛行體外側的等離子體鞘套進行削弱和改性,才能讓特定波段、特定相位和入射角度的雷達波透過屏蔽層,對目標進行雷達探測,而這和發汗冷卻的要求是在某種程度上相通的……”

 “……”

 說到這裡,常浩南突然起身,把只是用來放會議背景的ppt關掉,然後打開了一份新的文檔。

 上面是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公式。

 當然,即便在座各位都是專家,也不可能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馬上看懂這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