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180章 末段精確制導


 彈頭這部分的總體設計,從一開始就是常浩南代表航空動力集團攬下的分工。

 雖然這個任務既不航空,也不動力,但顯然也沒人會質疑他在空氣動力學設計領域的能力。

 更不用說還有實力強勁的航天科技一院從旁協助。

 所以剛才這段時間,大家的關注重點基本都放在了動力、制導、控制和測試流程等其它部分。

 直到五院的這一打岔,才把話題給拉回到彈頭上面。

 “發汗冷卻……”

 會議室內熱烈的氣氛稍稍沉寂下來,不少人重新低頭開始思考——

 常浩南提出的這個技術名詞倒是並不新鮮。

 冷卻流體首先流過多孔壁面並進行強制對流換熱帶走熱量,隨後在壁面的表面形成一層緻密的氣膜以減小高溫主流對壁面的傳熱。

 這個過程如果採用液體冷卻劑,那麼會非常類似動物的排汗散熱過程,發汗冷卻也是由此而得名。

 其特點在於同時包括主被動兩部分換熱原理,同時由於冷卻流體滲出多孔壁面以後形成的表面氣膜貼合效果極佳,哪怕僅考慮被動隔熱效應,也要優於單純的氣膜冷卻。

 但作為代價,發汗冷卻需要特殊的多孔材料作為載體,並且對微孔結構、導熱率、加工工藝和耐熱性都有極高的要求。

 無論設計難度還是成本都居高不下。

 “常院士……這是不是有些殺雞用牛刀了?”

 李榮衛用有些拿不準的語氣詢問道:

 “發汗冷卻一般都是用在火箭發動機尾噴口上的,用來承受3500k以上的燃氣溫度……咱們這個驗證彈到末端也才不過6-7倍音速,就算是按照全程海平面高度計算,氣動加熱也不至於到這種程度吧?”

 說完還特地轉過頭去看了一眼專精於此的六院代表。

 突然被cue到的後者一開始還有點沒反應過來,但旋即也跟著點了點頭:

 “這確實沒錯……從我們的經驗來看,以目前的技術,發汗冷卻的效率最高就已經可以做到10^9 w/m^2數量級……用在一個雙錐體,而且速度連10個馬赫都到不了的地方,確實有點大材小用。”

 “而且,噴管部分的發汗冷卻一般都是直接用液體燃料來做,這樣氣化之後的部分可以直接被燒掉,如果要在彈頭部分實現這個過程的話,需要額外加一層多孔材料的防熱層作為基體不說,還需要額外設計冷卻劑流道,對雙錐體的總體強度難免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