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212章 彈艙改進

 “圖160確實可以在超音速條件下發射kh15超音速反艦導彈,但問題也不在這裡……”

 面對這個問題,蔣建軍有些苦惱地撓了撓頭:

 “如果安裝了旋轉發射架,被投擲彈藥實際上位於一個相當淺的位置上,而且由於發射架結構佔據了絕大部分空間,導致彈艙內部並不是傳統的矩形或者類矩形結構……這兩個因素共同作用,導致靜壓流動情況反而相對簡單,武器投放過程類似常規的外掛模式……”

 “但在拆除了旋轉發射架之後,圖160的彈艙就會變回傳統的內埋式矩形結構……我們過去有彈艙的轟5和轟6都是亞音速飛機,也只會在彈艙裡裝備自由落體炸彈,所以倒是不會有什麼影響,但到了超音速條件下,彈艙結構就會影響底面的流動壓力分佈,對待投擲彈藥產生氣動影響。”

 這一段內容,就相對有些複雜了。

 “哪怕是重量很大的彈藥也會受到影響麼?”

 說話間的功夫,眾人已經離開停機坪,來到了附近不遠處的一間廠房裡面——

 一直以來,41175號機就是在這裡進行的各項測試和改裝。

 “就300噸飛機所引發的流場來說,6噸的彈藥和600公斤的彈藥恐怕不會有什麼區別。”

 蔣建軍一邊解釋,一邊示意剛才那兩名取到數據的技術人員走上前來。

 二人手中幾個顏色各異的金屬盒,實際分別對應不同類別參數的儲存設備。

 蔣建軍從中取出橙色的那個,連接到了旁邊的一臺電腦。

 很快,屏幕上出現了一片密密麻麻的數字,乍一看甚至讓人有些發暈。

 但在輕點過幾下鼠標之後,抽象的表格數據變成了直觀可視的圖像內容。

 直到這時,蔣建軍才繼續開口道:

 “圖160的整個彈艙深度有近兩米,那相當於長寬比l/d只有不到6,整個結構會成為一個深腔,從而形成超音速幵式彈艙流動。”

 “這種情況下,自由流從彈艙前緣分離,剪切層將遠場自由流與內部流動分幵,彈艙底面壓力分佈大致均勻,只在尾緣處稍高,對載機本身相對安全,但橫跨整個空間結構的剪切層會撞擊彈艙後壁,引起高強度氣動噪聲,導致載彈在投擲過程中發生振動……”

 喬晨青並非空氣動力學專家,但簡明扼要的示意圖總歸還是能夠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