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6章 勿謂言之不預
實際上,早在80年代中後期,華夏就已經意識到了衛星在現代戰爭中能夠發揮的巨大作用。
但受國力所限,又很難在短時間內建成像美蘇那樣規模龐大、功能齊全的人造衛星網。
因此,在大力發展衛星技術的同時,也陸續開始探索各種反衛星武器的可行性——
跟一些科幻文學作品中的想象類似,當年的華夏,也確實有過“把對手的信息化水平拉到跟自己一樣再依靠豐富的經驗戰勝之”的思路。
當然,思路歸思路。
後來很快發現,攔截航天器和發射航天器的難度根本不在一個層級上。
相比於把敵人的衛星全打下來,反而還是自己也建成一個衛星網的可行性更高。
加之華夏的衛星和火箭技術在90年代中期又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所以重點方向也隨之確定為一系列定位、通信和遙感星座。
但作為兜底手段,衛星攔截這條線也沒有完全放棄。
最終形成的技術驗證型號中,其一是用於致盲和干擾的高能激光器,其二就是剛才首長口中的“動能”系列反衛星武器。
按照計劃,後者預計將會在2007-2008年之前進行第一次測試。
不過這裡面還有個問題。
21世紀的國際環境不比過去。
無論大傢俬下里怎麼撕逼,但至少在明面上,和平利用太空都已經成為了國際共識。
華夏在航天領域本就是相對弱勢,目前又正處在爭取太空合作的關鍵階段。
在這種大背景下貿然進行一次反衛星試驗,很容易授人以柄,引發外界的集體反彈。
而如果真像這份報告中所說,對方的攔截計劃可能產生一個足以危害航天器安全的太空垃圾,那留給華夏的迴旋餘地可就大了。
因為這個系列武器雖然名字叫做“動能”系列,但是,把動能攔截器精準送入高軌道還要保證能恰好迎面撞擊目標,這個難度確實有億點大。
所以為了保證首發任務的成功率,動能-1攜帶的其實是個定向爆破的破片戰鬥部。
無論成敗,都勢必製造成百上千的太空垃圾。
而如果讓美國方面首先承受這一系列輿論衝擊,產生的風波就會小上很多。
別問,問就是nasa先乾的。
這當然稱不上公平。
但就是現實。
此外,當前計劃中的攔截目標是一顆早就到壽報廢的風雲1c氣象衛星,軌道高度達到了驚人的870km,並不能算是個很理想的攔截對象。
只是在缺乏參考的情況下,綜合了實際能力和威懾效果而做出的折中選擇而已。
現在美國人自己跳出來要當個標杆,那完全可以根據他們的攔截情況再做出調整。
這也是為什麼首長會讓李忠毅回去之後給相關人員打預防針,表示任務需求可能發生變化。
……
與此同時。
nasa召開的新聞發佈會如同一顆被丟進海里的深水炸彈,在延遲幾天之後,也終於形成了強大的輿論風暴。
在北美地區內部,人們的視線基本都聚焦於那個規模宏大的“重返月球”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