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貫中拜服,方孝孺辭官!
砰!
羅貫中手中的酒杯掉落在地。
他仰頭望向吳王,卻見朱允熥正笑吟吟望向自己。
羅貫中慌忙跪了下去。
朱元璋對張士誠所部懲罰甚嚴,一旦發現,便是抄沒家產,全家罰為奴籍。
更有甚者,會被斬首示眾。
畢竟,截至今日,大明雖已一統天下,但仍然有張士誠餘部不斷作亂。
張士誠原是私鹽販子出身,他在元末起義造反之後,也招募了不少沿海的盜賊。
後來張士誠被朱元璋所滅,那些舊部中的許多人,便又重新回到了海上。
他們當中的一些人,甚至與倭寇勾結,騷擾沿海邊境,殺燒搶掠,惡行累累。
元末明初的時候,東南沿海一直苦於倭寇作亂。
只不過,明初的軍隊,戰力強勁,遠非後世所能比,故而才沒有形成大的禍害。
但東南沿海畢竟是大明的賦稅重地,倭寇的存在,也始終是一個嚴重的隱患。
正是基於這一點,才有了明初的海禁。
也正因為此,對於潛逃的張士誠舊部,官府素來不遺餘力的追捕。
驟然被朱允熥出言點破過往,羅貫中頓時嚇得神魂俱失。
他在小說中寫過許多英雄人物,也自認自己亦當為英雄豪傑,似他們那般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心不跳。
可事到臨頭,才發現自己根本做不到。
紙上寫來容易,嘴上說來簡單,可真要直面生死,乃至全家老小的身家性命,又有幾人真能淡然而處?
羅貫中並沒有出言辯解。
他曾在張士誠手底下效力,此事當時有許多人知曉。
只是兵荒馬亂的年代,許多人四處顛沛流離,許多人生死存亡不知。
一旦離開之後,便沒了聯繫,自然也不會有人去官府告發他。
羅貫中不參加科舉,出仕做官,正是害怕樹大招風,被別人告發。
作為普通百姓,在這個時代,沒有太多的人在意。
為官就不一樣了。
多年戰亂後,不少人家破人亡,也因此離開家鄉,到別的地方居住。
天下初定,隨便尋一個新地方定居,都不會有人去追究什麼。
與和平年代不一樣,戰亂之後,這樣的人太多,也根本追究不過來。
在那些因戰爭而變得人煙稀少的地方定居下來,就自然而然成了當地的原住民!
羅貫中正是憑藉此,獲得了新生。
曾經張士誠舊部的人,死的死,逃的逃,大多不知所終。
而從前的朋友,並不清楚他在戰亂年代的經歷。
只要他自己不說,朝廷不會去細查一個普通百姓,此事便會永遠無人知曉。
然而,吳王殿下既然能一語道破天機,顯然是早已瞭如指掌。
此時再假言相辯,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罪加一等。
羅貫中跪在地上,全身瑟瑟發抖。
在外面的傳說中,吳王是極為可怕的殺人魔頭。
他雖然年少,卻曾帶著錦衣衛滅了樸家滿門。
敢將威名赫赫的大將軍藍玉擅自抓捕。
通政司的大小官員,被他一次全被殺光,僅剩一個告病在家的通政使。
就在昨日,還剛殺了一位國公和為他求情的官員,更將他們兩人的人頭,懸在旗杆上示眾。
外界提起這位監國,但會想到他的種種狠辣手段。
他的名,大多是威名,是兇名!
他會如何處置自己呢?
此際酒樓內的其他人,也皆是驚得鴉雀無聲。
吳王來見羅貫中,兵士只是圍住了酒樓外面,不讓外人再進入,並沒有驅趕早已提前進入的人。
故而,他們都一直在旁邊看著。
之前聽到吳王相邀,許多人還羨慕羅貫中運氣好,竟被吳王看重。
以後一飛沖天,指日可待。
卻不料,突然峰迴路轉。
難道吳王仰慕羅貫中是假,來殺他是真的?
朱允熥微微笑道:“你的老師施耐庵,曾是張士誠的軍師,本王說得可對?”
跪在地上的羅貫中,猛然抬頭。
想不到,吳王竟然連這個都知道。
尋常的張士誠舊部,只要沒有勾結倭寇,為害百姓,朝廷還能網開一面。
畢竟,張士誠也曾是割據一方的霸主。
手底下兵士眾多,許多人只是在元末時走投無路,才被裹脅著加入。
大明初立,對這些人當然不會太過深究。
然而,若是張士誠麾下的核心人物,就截然不同了。
那是必定要追究到底的!
不僅是羅貫中,就連酒樓內的眾人,也都忐忑不安起來。
他們當中不少是相邀而來,或慕名而至。
如果羅貫中是反賊,那他們算不算同犯呢?
吳王親至,便是來殺人抓人嗎?
在眾人既驚又懼的眼神中,朱允熥伸手扶起羅貫中。
“你為本王辦事,本王自會護你周全。”
“區區張士誠舊部而已,別人保不了你,也不敢保你。”
“但本王一句話,便能保你全家老小安全無虞!”
羅貫中頓時呆住了。
“殿下為何如此待草民?”
半晌之後,他出言問道。
“本王喜歡看你寫的傳奇故事。”朱允熥笑道:“特別是你寫的三國演義。”
“啊!”羅貫中再度怔住。
此時的他,雖然根據陳壽的《三國志》和和裴松之註解,以及民間早已流傳的三國故事傳說,創作出了三國演義的絕大部分內容,可並沒有刊印發行。
世上知道這本書的人,應是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