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阿山小樹 作品

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貫中拜服,方孝孺辭官!

 想不到吳王竟然看過。

 這未免也太不可思議了。

 正待出言相問,就在這時,外面有侍衛來報。

 “方孝孺求見!”

 朱允熥愣了愣。

 方孝孺不惜追到聚賢樓來見自己,應該是急著想洗清身上的“冤屈”了。

 略一沉思,朱允熥揮手道:“讓他進來吧。”

 不一會兒,方孝孺從外面走了進來。

 “參見吳王殿下!”

 方孝孺恭身行禮:“聽聞吳王殿下在聚賢樓與文人雅士飲酒,縱談古今天下事,此舉不失為千古美談。”

 “方某不才,厚顏前來赴會。”

 他再怎麼耿直,這種情況下,還是知道要稍微變通一二的。

 方孝孺不願意變的,只是纂改聖人之言。

 這涉及他心中所認的“死理”,他做人的底線!

 朱允熥笑道:“方先生來得正好,本王正欲邀請羅先生去本王創辦的《大明日報》效力,他許是嫌棄本王學問低,不願屈就。”

 “方先生是有大學問的人,你出面幫本王勸勸,羅先生也許就答應了呢。”

 羅貫中連忙再度跪了下去:“草民絕無此念頭。”

 “吳王殿下之才,天下聞名。”

 “草民豈敢小覷?”

 朱允熥面露喜色:“這麼說來,你是願意來本王的報社就職了?”

 “殿下親自相請,草民卻之不恭!草民謝殿下知遇之恩,願竭盡心血以報。”

 話說到這份上,羅貫中自知再也推不掉。

 何況,若是能去除張士誠舊部身份的影響,老羅還是挺願意去大明日報任職的。

 那可是天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

 在上面隨便寫一篇文章,都能令天下皆知。

 “好啊!以後,就請羅先生在《大明日報》上連載三國演義。”朱允熥將羅貫中扶起。

 要讓訂閱報紙的人每天不間斷的讀報,連載小說無疑是極好的手段。

 後世著名小說家金庸正是靠此支撐起了報社。

 洪武大帝傳奇寫的是當朝皇帝,涉及政治正確,能自由發揮的空間有限。

 而三國故事,在民間淵遠流長,再由羅貫中寫出來,一定能吸引數不清的讀者,進一步提高大明日報的銷量。

 方孝孺冷眼旁觀,心中暗暗恥笑不已。

 吳王身為監國,不去邀請名動天下的飽學大儒,卻鄭重其事的來邀一個寫傳奇故事的不入流老書生,未免也太荒謬了。

 不過,他可懶得規勸吳王這等無可救藥之人,但眼下卻是一個機會。

 方孝孺拱手道:“恭喜吳王殿下喜得良才。”

 “今日吳王殿下親至聚賢樓,足見求才若渴之心。”

 “久聞吳王殿下雖然年少,卻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

 “適才吳王殿下邀羅先生去大明日報寫三國演義。”

 “三國故事,民間流傳甚廣。”

 “方某亦有所耳聞。”

 “若是能匯聚成書,必定被無數人爭相傳誦。”

 “方某建議,不如由吳王殿下來為此書寫一首開篇詞。”

 “一則以示吳王器重羅先生,禮賢下士之意。”

 “二則吳王高才,此詩詞一出,必定隨今日之佳話,一同流芳千古。”

 “將來天下人論及此事,亦是一段傳奇了。”

 他嘴上這般說著,心中想的卻是那些粗鄙不堪的傳奇故事,配上朱允熥寫的爛詩詞,正好相輔相成,讓其成為天下人眼中的笑話。

 方孝孺的話一出口,樓內頓時響起一片叫好之聲。

 吳王所寫的那首長城雪詞以及那幅對聯,早已在老朱的有意宣揚下,傳遍天下讀書人耳中。

 吳王也隱約成為大明少年才子的化身,一改老朱家盡是泥腿子的形象。

 他們這些文人,本來閒著無事時,就會寫詩作詞,比試水平高低。

 此際聽到方孝孺邀請吳王現場作詩詞,這可是極難遇到的事,哪有不叫好之理?

 朱允熥淡淡望了方孝孺一眼。

 他剛才還在奇怪,為什麼方孝孺會跑來湊熱鬧?

 原來是特意跑來為難自己,想讓自己不下不了臺?

 不過,他似乎運氣真的不太好。

 竟然出了一個這樣的題目。

 既然如此,那他就不客氣了。

 朱允熥轉頭望了望四周人群,振聲道:

 “本王身為監國,肩負萬鈞重擔,不敢在詩詞歌賦上浪費太多時間,以免誤了治國大策。”

 “不過,方先生所言,不無道理。”

 “羅先生是本王仰慕已久的人,本王今日便為他的書作一首開篇詞,又有何妨?”

 “來人,筆墨侍候!”

 方孝孺臉上頓露狂喜之色。

 原本聽到朱允熥的第一句話,還以為他要拒絕,正想著要再如何激他。

 沒想到,朱允熥後面卻主動應承了下來。

 這可真是太好了。

 此子抄了一首詩詞一幅對聯,就真以為自己有才了嗎?

 自欺欺人之輩,今日便讓他露出真相!

 思索間,已有書吏備好了筆墨。

 朱允熥並不提筆去寫,而是由書吏謄錄。

 酒樓內安靜下來,眾人都想聽這位被大明朝廷吹得神乎其神的少年天才,究竟會寫出什麼樣的詩詞。

 畢竟,在此之前,朱允熥只在朝堂上寫過一首詞。

 而那首詩,還涉及大位之爭,影響重大,很難說沒有任何黑幕,是否早就提前請別人提前寫好了。

 凡是涉及這種事關天下根本的大事,人們都會很自然而然的往陰謀上去聯想。

 至於後面的那幅對聯,更是皇帝陛下在內廷裡傳出來的,究竟是不是別人代作,在讀書人中,也極富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