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商路,設行省,登基大典!
二來嘛,有老朱在,只要老朱吩咐一聲,三年守喪期限,仍然是可以跳過去的。
這也是儒家的禮法。
即若父母去世,但爺爺還在,守多久時間的喪,什麼時候結婚,由爺爺說了算,不管時間多久,都不算“不孝”。
畢竟,禮法上,爺爺要高於父親。
只不過現實中,爺爺通常會死在父親的前面,也沒辦法去替孫子做主。
故而這一條用得不多。
至於皇帝登基大典這樣的喜事,更是早就想出了用一天代替一個月的法子。
依禮法,三年喪期只是通俗的說法,實際上,喪期裡的一年,指九個月,而不是十二個月。
即準確的守喪時間是二十七個月。
皇家以一天代替一個月,即先帝駕崩二十七天後,新皇帝便可舉行正式的登基大典。
雖然朱允熥如今還年輕,但他們幾人都希望他能早日有子嗣,而不願將婚期拖到二十七個月之後,故而才想著進行靈堂婚禮。
“臣以為不妥!”正當朱允熥沉思之際,姚廣孝出列。
老和尚今日身著官服,戴上了官帽,也沒有再自稱貧僧。
這些天,他來見朱允熥皆是如此。
但一離開,回去便立即換上僧衣,仍以“道衍”和尚自居。
上朝稱臣,下朝唸經。
朱允熥將目光望向他。
姚廣孝朗聲道:“臣以為陛下的登基大典太過倉促,準備時間不足,不夠隆重。”
“婚禮亦是如此。”
夏原吉倒沒有因為遭到反駁而變色,他性子素來平和,此時表情仍是平淡無比,道:“臣是依禮制而定。”
“陛下要做千古聖君,自當有不一樣的氣勢。”姚廣孝道:“如今大明國泰民安,四海昇平。”
“陛下尚未登基之前,便已率兵蕩平倭寇,平定倭國。”
“又揮師北征,滅北元,平草原。”
“設銀行,修道路,築水庫,國庫充盈,糧倉滿庫。”
“百姓無不沐浴陛下之恩,對陛下讚不絕口。”
“如今陛下正式登基稱帝,自當舉辦一個前所未有的盛大典禮,永銘史冊。”
“寧可多拖延一些時日,也不能敷衍了事。”
姚廣孝從袖子裡掏出一個冊子,道:“臣也擬定了一個陛下登基大典和婚禮的方案。”
“臣的方案是,登基大典和婚禮在同一日舉行。”
“陛下不僅接受百官的朝拜,亦讓京師百姓前來參與。”
讓百姓都來?
倒是有幾分後世閱兵典禮的意思?
朱允熥心中一動,接過冊子,看了看,道:“你這個法子,朕覺得甚好。”
“但仍然不夠隆重。”
他心中已經有了一些想法。
辦典禮這種事,有人說是勞民傷財,但朱允熥有別的想法。
皇帝登基,為什麼要辦登基典禮?
本質上,是為了通過盛大而莊嚴的儀式,強化君權至高無上的印象,以此來加強統治。
看起來繁複無用的儀式,實則可以對人進行一次心靈和思想的洗禮。
說得不好聽一點,這與後世的傳銷組織高喊口號,有異曲同工之妙。
既然是這樣的話,那讓更多人來參與,讓場面更盛大,人們受到的思想衝擊自然也更強。
更能凸顯皇權的地位。
另一方面,也通過別開生面的盛大儀式,預示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另外,再加一條,在朕登基大典當日,朕還要檢閱大明的軍隊。”
“即將趕赴北方,遠征女真三部的新軍,就在那日,接受朕的檢閱。”
“檢閱完畢,即奔赴戰場,開啟對女真三戰的征伐。”
話鋒一轉,朱允熥又吩咐道:“這幾日,大明日報上要刊登一些女真三部侵犯我大明疆土,欺壓我大明百姓的文章,做好輿論動員準備。”
姚廣孝忙躬身道:“請陛下放心,臣早已經安排好了。”
征伐女真三部的決定,並非今日才做出。
姚廣孝自然早就令人準備好了稿件。
“好!”
朱允熥點了點,道:“登基典禮,婚禮,閱兵典禮,
皆在同一日舉行。”
“如此一來,也可以節省不少經費開支。”
“但規模一定要盛大。”
“同時,邀請在京的草原部落首領,倭國的王室成員,以及南蠻,西域及所有各國使臣,一同參加。”
“讓他們好好看我大明的巍巍氣象。”
“典禮的時間,可以稍稍推後,在明年正月結束之前舉辦即可。”
幾人聞言,皆是心中一凜。
在原本的計劃中,朱允熥的登基典禮,朝臣們並不打算邀請任何外國使臣參加。
這與禮制不符。
新皇帝接見外國使臣,通常是等登基大典結束之後。
但朱允熥的意思,顯然是要突破原來的規矩。
將三個典禮合在一起,即使經費開支不變,規模也要龐大得多。
“臣等領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