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湖邊 作品

第365章 抱薪救火

 夜深人靜之時,趙桓將宇文虛中秘密召見,將那封被李綱截留的割讓三鎮詔書交予他,讓他星夜送往金營,私下裡完全應允金軍的苛刻條件,割讓燕山、雲中、河東、河北東西五路、賠款納貢,甚至尊完顏吳乞買為「伯父」。宇文虛中帶著密詔出發,城外一片靜謐,除了巡夜的兵卒,幾無人知曉趙桓的決定。 

 金人得了詔書,又得了趙樞為質,心中滿足,完顏宗望遂命其軍北撤,不再計較宋廷未全數送交的金帛。金軍退出之時,甚至將滑州、浚州兩地歸還宋朝,以示誠意。 

 數日後,開封城中傳來消息,金軍二月十日自牟駝崗開始撤退。張叔夜與幾位忠臣聞訊,疑惑未解,他們以為金軍撤兵乃是宋軍齊心協力所迫,未料竟是趙桓私下所允的割地條款達成所致。當得知朝廷已將黃河以北疆土拱手讓與金人之時,張叔夜如受重創,心如刀絞。他面向北方,跪地放聲大哭,眼淚滴落在冷硬的地面上。 

 他哽咽著喊道:「河北河東五路百姓以血淚守疆,千里山河即將落入敵手,朝廷竟棄他們如棄敝履……百姓如何不寒心?」他的哭聲引得周圍眾將和士卒俱為之動容,皆暗自垂淚。眼看這些付出血汗的百姓被棄之如塵土,人人心中痛恨,卻也無能為力。 

 李綱聞訊,怒不可遏,心如刀絞。自勤王軍抵達以來,開封本可憑藉精銳與氣勢守住,然而趙桓的妥協卻讓他所有的苦心和軍民的堅守變得徒然
 

。此刻,他深感無力,幾乎忍不住要質問趙桓,但他明白,這樣的質問也無濟於事。殘酷的現實讓他清楚,即便忠臣竭力守衛疆土,朝廷中人仍會暗中妥協、苟安,拋棄江山百姓的血淚,只求一時之安。 

 而此時的趙桓,卻早已放下心中大石,暗自寬慰自己,認為以割地求和暫時保住了大宋的京城。然而,他未曾意識到,此舉所帶來的失望與恥辱,將在朝野間掀起怎樣的波瀾,士氣必將大大受挫,百姓之心亦將漸漸離散。 

 二月初十,金軍終退,開封城劫後餘生,百姓無不感到劫後餘生的慶幸。然而,經過了三十三天的圍城,城中的物資已經消耗殆盡,民心士氣也在一場場殘酷的戰鬥中消磨殆盡。開封雖然得救,但這三十三天的苦難,卻讓全城上下意識到,國之危亡已迫在眉睫,若再無力挽狂瀾,恐怕大宋江山終究難逃金人之手。 

 趙桓看著劫後餘生的開封,心中五味雜陳,面向北方的方向久久凝視,不知是怨憤,抑或是無奈。他這一場倉皇求和換來的暫時平安,終究也只是飲鴆止渴,不知何時,金軍將會再度捲土重來。而京城的百姓,文武百官,也在這短暫的平靜中,嗅到了未來的不安與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