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
經過楊盈一番開導,楊釗也終於放心了下來。
楊釗離開後,楊盈反而思索了起來。
“如今我為皇后,阿耶為右相,幾位兄弟如今也入朝為官……外戚權力……”
這一次楊盈一下子想了很多,不但想到了外戚干政,還想到了韋后亂政,以及武后奪權之事。
“阿耶年紀也不小了,也該是休息的時候了……幾個兄弟也該放出去歷練一番才是!”
楊盈想著心事,一下子竟然忘了時間,一直到身旁的女官提醒,這才回過神來。
到了東宮,太子李憲也發現了母親今日情況有些不對。
李憲最終還是忍不住問出了心中的疑問。
“母后,今日可是遇到不順心之事?”
楊盈本想找個藉口搪塞過去,可是當他看到兒子的目光後,卻是又改變了主意。
“我兒前些時日讀了史,對漢時外戚干政可有感觸?”
李憲聞言已經明白了母親今日為何如此,他整了整袍服道:“母后兒子以為,漢成也外戚敗也外戚。”
“父皇曾言外戚干政其,起源於漢……漢高祖劉邦去世後,漢惠帝年幼,呂后輔佐,把持朝政,不過她專權也只是僅限於宮廷和迫害劉氏一族,沒有形成正真的外戚干政。
“呂后之時,外戚雖然強大,但依舊屈服於大臣權利之下。”
“到了漢孝武皇帝帝時期,雖然他繼承了皇位,但是真正的權力還是被竇太后掌控,其外戚主要代表就是竇嬰,還有田汾……不過兩人依然被竇太后牢牢限制,並沒有對國家造成危害
“竇太后死後,漢武帝真正掌握了大權,將田汾任命為宰相,外戚也才真正開始掌權。
“從田汾開始,漢孝武皇帝繼續推行這一政策,任用衛夫人的弟弟衛青做大將軍,衛夫人姐姐的兒子霍去病做大將軍;同時,又任用李夫人的弟弟李廣利做大將軍征討匈奴。
“隨著漢匈戰爭的勝利,衛青被封為大司馬,開始了外戚掌權的道路,而衛青這些人是外戚子弟,因此容易掌控,這也是漢武帝重用外戚的主要原因。”
“霍光其實也是外戚,漢武帝死後,霍光成為輔佐大臣之一,權力很大,他實際就成了皇帝的代言人,但是霍光雖然大權在手,卻沒有絲毫的圖謀不軌之心,也為當時大漢的穩定做出了很大貢獻。
“漢孝武皇帝在這一方面的決策是非常正確的,利用外戚的關係來牽制和制約外朝,讓政局達到平衡,不過從此以後,外戚專權由此開始。”
“孝武皇帝喜用外戚,兒子以為有兩個重要原因……”。
楊盈也漸漸被李憲的話語給吸引,他沒有想到,自己這兒子雖然年幼,但對外戚的見解卻是不差。
“我兒,以為是那兩個原因!”
“母后,兒子以為,孝武皇帝用外戚,其一,為了維護皇權的穩固地位,採用內用外戚,外用藩鎮的格局。”
“不過後世的君王往往沒有孝武皇帝的心胸和能力,因此多數君王對外用藩鎮這一策略並不信任……
“但是外戚則不同,他們與皇帝之間的感情紐帶是親情關係,很是受到皇帝的信任。”
“後世許多皇帝認為,藩鎮勢力與皇帝的關係也僅限於同宗的層面上,宗室傳過三代以後,兄弟之間的感情早就淡薄了很多,一旦發生叛亂,基本上都是由於這些藩鎮勢力無限擴大造成的。
“外戚不論一時有多麼的顯貴,卻很容易掌控在自己手裡,它始終都難以擺脫持久權力的特徵。”
“其二,外戚是皇帝最為信任的一群人,他們沒有太大的野心,從歷朝歷代的教訓可以看出來,外戚專權很少能對皇權形成威脅的,因為它是與皇權有利的結合在一起的,外戚勢力對皇權有很大的依靠性和依賴性,所以皇帝才能充分的利用它。
史書《漢書·蔡義傳》有言“置宰相不選賢,苟可用專制者。”
“一旦外戚勢力過大,皇帝就可以利用外朝勢力直接將外戚勢力徹底剷平,而當外朝勢力做大時,他又可以利用外戚勢力來壓制外朝勢力,達到政局的平衡……”
“雖然有許多人言,外戚專權會讓皇帝成為傀儡,但兒臣不這樣認為,只要皇帝不是那種沒有成年的小孩子或者白痴,一般情況下外戚是很難掌
控皇帝的。
“外戚只是代表皇帝來行使權利,而不是要挾皇帝或者怎麼樣的,外戚始終只是君王的工具而已!”
“自漢以降,外戚成功顛覆王朝的也只有很少數幾個人而已,一位就是王莽,還有另外兩位分別是東漢末年的曹丕,和隋文帝。”
“嚴格意義上來說,曹丕和隋文帝也不能算,所以,兒子以為外戚顛覆王朝的也只有王莽一人而已。”
“兒子以為,王莽能夠成功,並不僅僅是因為王莽外戚的身份,而是數代人的努力,實際上漢初之時,田氏就有代漢之心,後來田氏改氏為王,但這份野心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