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給大唐的官員們普及經濟學
李賢的下一句話讓所有人都傻眼了。
但李賢卻並未在意,而是接著開口:“如果非要說有的話,錢的價值僅僅只在於它是銅、是銀……是這些貴重金屬本身的價值,可以被拿來熔鍊成銅器、銀器等等……”
介於這個時代的錢多是銅錢銀塊,李賢又補充了一句。
“除此之外,錢沒有任何價值,錢只是起到代表價值的作用!它只是代表價值!”
這話有些拗口,李賢停下了一會兒,等待百官們品味。
這感覺有些像前世的自己上政治課的時候,初次接觸到經濟學,政治老師站在課堂上說那句“錢什麼都不是,它的價值是人為附加上去的”一樣。
當時的李賢驚為天人,提出了一個問題:“老師,那你把你的錢都給我吧?”
隨後,那位政治老師就完美詮釋了什麼叫槍打出頭鳥,也因此,李賢自信以自己對經濟學的瞭解,對付這些大唐的官員們絕對不算什麼難事。
大唐的官員們自然不會調皮的說什麼“把陛下的錢都給臣”一樣的話。
蘇瑰眼神中似乎有明悟,問道:“陛下的意思是說,若是我們拿個旁的東西,譬如一文不名的石頭拿來做錢,錢的價值也同樣會體現在這塊不值錢的石頭上?換個說法就是……石頭也就成了錢?”
“哎!對了!”
李賢讚揚了一句,但隱隱卻想到了另一件事兒:既然石頭能代表錢,那為什麼不把紙幣折騰出來呢?
這年頭的錢極其累贅,而且幾乎絕大部分人都是以銅錢交易,這也就導致了朝廷每年從地方收稅收上來的時候,那拉錢的馬車是一輛接著一輛,實則收上來的錢卻沒有多少。
以一個最直觀的例子來說,就是一貫錢就達到了三五斤,一馬車運來的銅錢往往也就是數百兩銀子的價值罷了。
但這事兒不著急,紙幣這東西在沒有足夠的防偽能力之前強行推出,那是會讓市場大亂的。
“錢本身沒有價值,它在交易的這個過程中,起到的是等價物的作用,就好比百姓幫朝廷修橋鋪路,使出了一兩銀子的力氣,那便換來一兩銀子,此時這錢在他這裡代表的就是一兩銀子的力氣,他再用這一兩銀子的力氣,去和商賈換一兩銀子的糧食,等等……
“錢在交易的過程中,也就意味著價值的等價交換!而價值的交換,也就意味著價值有了需求,就會促使更多的人去生產價值,或許是種地產出糧食,或許是勞作生成貨物等等……
“而我們方才也說了,錢本身的作用就是代表價值,當人產出的價值變多了,錢自然也就多了!
“所以……花錢,才會產出更多的錢!”
李賢一番話說完,讓朝中百官瞠目結舌。
這是什麼邏輯的悖論?花錢反而會讓錢變多?
當即就有個官員站出來提問:“陛下,可……老臣每月領了朝廷的俸祿,便回家交給了那敗家婆娘管賬。
“臣那敗家婆娘每回花錢都大手大腳,導致老臣每月到了月底,便只能找同僚救濟,方才不至於餓死,按照陛下錢越花越多的道理……老臣家中該是家財萬貫才對,可為何卻過得如此困頓?”
李賢穩坐泰山,這些問題自己早就被那位政治老師解答過了。
“這裡就得說一個宏觀和微觀的問題了,或者說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朕方才說的是整個大唐宏觀上的經濟。
“交易,或者說消費這個行為會刺激整個大唐的宏觀經濟增漲,但從微觀上來看,若是單個的個體,譬如李卿你,總是將家中的銀錢花出,但卻不產出價值,這雖然會讓大唐整體的宏觀經濟增漲,但於你個人而言,你個人的財富卻只是在消耗。
“因為你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產出價值,消費這個行為並沒有促使你做出產出價值的行為。
“相反,若是李卿因為家中缺錢,從而每日兢兢業業勞作,拿到了朝廷更多的俸祿,那這個過程中李卿便產生了價值,也就實現了宏觀和微觀經濟上的雙重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