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紅衣大炮在戰場上的第一次亮相
李賢自然是不想像對待突厥一樣對待吐蕃的。
因為在李賢所熟知的“歷史”中,大唐和吐蕃本就是一家人,一家人打架沒必要打得你死我活的。
父親教訓兒子頂多也就是抽出七匹狼呢。
更何況,如今的大唐還有紅衣大炮這種戰略級武器。
……
二十門紅衣大炮在後方以馬車拉動著,李賢無比慶幸紅衣大炮在設計之初就裝上了車輪,否則這樣的大傢伙靠搬運的話能累死無數匹馬。
更慶幸的是提前修建了半條瀝青路,行軍的前半段路走得異常順利,平整的瀝青路甚至讓戰馬拉著數千斤重的紅衣大炮都如履平地。
只是到了後半段路就沒這麼順利了,泥濘的山路帶著些許前段時間降雨的溼氣,讓紅衣大炮的行進舉步維艱。
這是李賢第一次隨軍出行。
五年前的他雖然請命北上,去抗擊了新羅,但彼時的他抗擊新羅只是個幌子,自然不會真的去上戰場。
“天吶,原來大唐人的行軍這樣艱苦的嗎?”
作為現代人的李賢難以想象,以數千人為單位的士兵人手揹負著剛砍伐下來的厚木板,將這些木板鋪在紅衣大炮的車輪前,以此來避免紅衣大炮的車輪陷入泥濘地面中。
罪過,罪過。
李賢本想著將紅衣大炮拉來是為了減輕將士們在戰場上的負擔,但如今大軍反而卻需要花費額外的精力去照顧紅衣大炮。
“等到戰場上就好了。”
李賢這樣安慰自己。
和想象中的大軍出征差距太大了!
李賢在長安城內所見到的大軍都是旗幟鮮明,穿著光鮮亮麗的鎧甲,手持明晃晃的刀劍,可眼前的西征軍卻完全不同,不光鎧甲破破爛爛,甚至連武器都稀疏平常,大多數士兵只是拿著木質的長矛,在長矛的尖端綁上了一些“鐵片”,以此來充當矛頭。
大唐的軍隊竟然就是使用這樣的武器嗎?
可偏偏王孝傑還能驕傲自豪的聲稱西征軍“裝備精良”,李賢從他得意的神情看得出來他不是在說反話,而是的確以統帥這樣的軍隊為豪。
天吶!
李賢在心裡發誓,自己一定得讓王孝傑知道什麼才叫真正的裝備精良!最起碼要人手一套鎖子甲,武器也要純鐵的,哪怕只是純鐵的長刀也好過這樣木質的長矛!
“哈哈!長刀?”王孝傑這樣大笑,“再長的刀能長過長矛?士兵們這樣的長矛能讓吐蕃人的戰馬還沒衝到面前就被矛頭刺穿,若是換了長刀,怕是刀還沒劈砍到戰馬身上,人就得被馬蹄掀翻了!
“至於鎧甲……陛下可就說笑了,陛下身上這套明光鎧造價就得三千兩白銀,還是去掉那些精貴的裝飾單單隻論鎧甲本身的價值,士兵們人手一具根本不現實。
“若是大唐士兵能人手一具鎧甲,休說明光鎧了,就是尋常的藤甲,末將也有信心蕩平這天下一切敵!”
李賢隱約能明白王孝傑的意思。
就說他自己,雖然這八十來斤的明光鎧穿在身上雖然讓李賢顯得極為笨重,但防禦力卻是真的拉滿了,李賢穿上這身鎧甲甚至有信心和一個尋常的百戰士兵交手——哪怕他沒有任何打仗的經驗。
因為就算自己站在那裡讓對方打,對方也根本無法破開自己的防禦,相反,自己那精鋼打造的利刃可以輕易的削斷對方的武器,連帶著剜掉對方的腦袋。
李賢曾在網上看到過一個段子,給諸葛亮一千把子彈充裕的ak,諸葛亮能否完成北伐。
當時的李賢還認真思考過,一千把ak頂多也就配備一千人,一千人放在動輒數十萬大軍的三國時期能幹的了什麼?
但現在看來,別說一千把ak了,就是一百把、十把,哪怕只是一把,只怕後世的史書都得重編。
這已經是文明階層的碾壓了。
就如同此刻大唐大軍拉著的這二十門紅衣大炮。
大唐“裝備精良”的西征軍都是這樣,那吐蕃的軍隊呢?
甚至就算對方換上明光鎧又如何?
紅衣大炮一炮下去,任他什麼鎧都得被轟成稀巴爛的鐵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