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油炸鳳尾菇 作品

第24章 老臣便同意替陛下掌勺了


 李賢甚至沒在朝堂上對五姓七望氏族的官員們發難。

 這是沒有意義的。

 毫不客氣的說,在整個關東,五姓七望氏族的影響力堪比甚至超過了朝廷,他們有太多的方法能拉出一大批頂缸的人來。

 哄抬紙價的是路人甲乙丙、購買《大唐啟蒙讀物》的是張三李四王二,甚至能拿出戶籍來佐證,和我五姓七望有何關係?

 朝堂上一片壓抑之色,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陛下和五姓七望氏族之間的關係出現了一絲裂縫。

 也有更機靈一些的,從當初李賢將張彩立為皇后就已經預料到了今天這一刻。

 “關東紙貴”也只不過是將這個問題徹底暴露出來罷了。

 大唐的皇帝如這灼灼的烈日,但……即便是烈日,光輝也總是難以落在山谷之間。

 五姓七望氏族,就是大唐最高的山。

 住在山下的人,他們不曾見過大日,只以此山為傲。

 ……

 散朝。

 李賢來到了狄仁傑府上。

 最近大唐一切順利,狄仁傑已經“摸魚”了好些天,這段時間狄仁傑一直在忙著抓民生問題,監察地方生育、死亡率,也推行了一系列鼓勵生育的政令。

 大唐如今日益增漲的新生兒就有狄仁傑的一部分功勞。

 但他堂堂的大唐智囊只是做這些可不行。

 這就好比碩士畢業的研究生卻跑進廠打螺絲去了,不是不行,只是這樣的活兒有的是人能幹,研究生去幹這個太浪費人力資源了。

 狄仁傑需要在別的地方發光發熱。

 李賢到來的時候,狄仁傑一如往常的坐在園子的涼亭裡,此時正值秋高氣爽,他裹著單薄的常服,敞開半個膀子在涼亭裡飲酒,這次沒有侍女服侍,反倒是長子狄光嗣在一旁負責添酒,間或低著頭,似乎在忙碌著什麼。

 父子倆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話,看神情,似乎是狄仁傑在指責狄光嗣。

 本以為大唐首相和嫡長子之間的交流會是什麼大唐的緊要政務,結果李賢走近的時候才發現,涼亭裡還擺了一隻龍爐,龍爐上架著一隻鐵鍋,鐵鍋冒出青煙陣陣,很顯然是還在煸炒著什麼。

 花生。

 鍋裡倒了堆尖的花生,旁邊還有一堆沒剝殼的生花生,以及糖、鹽、油等一些常見的調料。

 鹽是白雪一般的細細顆粒,顯然是隴右產的精鹽。

 隴右的精鹽如今已經在長安城的官宦士族中普及了,精細如雪的精製鹽深受達官貴人們喜愛,也讓李賢大賺了一筆。

 至於賺了多少……誰也不知道。

 但李賢將長安到蜀州的官道續修到吐蕃王庭去,再沒讓戶部掏過一分錢。

 這東西產量還不算太高,沒到普及百姓的時候,再說了,相比早些年只能蘸醋布吃,如今的大唐百姓有粗鹽可以吃已經算得上幸福了,沒必要和後世那個生產力發達的時代去對比。

 此時的狄光嗣在炒花生,而狄仁傑則是皺著眉頭在邊上指指點點:“不對不對!上回吃的那東西有股子鹹味兒,肯定得加鹽!我還記得上面沾滿了鹽粒……興許就是炒熟之後在鹽裡滾一遍?”

 狄光嗣則是滿頭大汗,既要應對狄仁傑的指點,又要提防著鍋裡的花生糊了,手忙腳亂。

 可偏偏這時候狄仁傑又唸叨一句:“不對不對!這東西怎麼能糊了呢!上回吃的那東西通體燦爛,酥脆無比,你這做法肯定不對!”

 此時的李賢已經大概明白是什麼個事兒了。

 狄仁傑想念自己當初弄出來的酒鬼花生了,然後叫上了狄光嗣,兩個人一起在這琢磨。

 只是如今的炒菜技藝都才普及開來,尋常百姓家裡炒菜能不糊鍋就已經算是成功了,狄仁傑和狄光嗣這麼兩個“君子遠庖廚1”的大老爺們能炒出來酒鬼花生就怪了。

 “陛下!”狄光嗣率先發現李賢,急忙行禮。

 這時的狄仁傑才反應過來,見李賢身著常服,直接一拍大腿,而後迎上前,拉著李賢的手。

 “陛下,來來來,您教教這東西到底該怎麼做,我這拙兒都炒壞了三盤花生了!虧他還嚷嚷著自己是什麼長安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