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三個月和新羅的消息
同意。
自然是沒有疑問的同意。
大唐期刊需要更多、更大量有趣,且實用的東西來增加其實用性,和它的銷量。
“每日一菜”就是個不錯的想法。
……
眨眼間,就是三個月時間過去。
大唐王朝的識字率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上漲,尤其是關東道。
作為第一個重點掃盲區,關東道的識字率幾乎達到了百分之十,幾乎每一個成人,都會寫自己名字、且能熟練誦讀《三字經》。
這是可喜的進展。
雖說將近大半年的時間才將識字率提升到百分之十,但這種比例是會呈指數增漲的,一個識字的人會自發的向周圍的人散播知識,很快,學識這種東西就會像瘟疫一樣,“感染”整個關東道的人。
而大唐在關東的大基建計劃也同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無數的學堂被修建起來,這些佔地不大,建築也不夠雄偉的磚瓦學堂,已經遍佈了關東道各個府縣。
是時候啟動掃盲行動的第二步了。
“即日起,開辦小學,依舊以整個關東道為實行地點,所有已建成小學開放,凡適齡孩童,皆可送入小學蒙學,凡家中有一子求學者,一應賦稅減免兩成,兩子者,減免四成,以此類推!
“適齡蒙學兒童,僅收取書本費以及餐食費,書本費及餐食費以大唐百貨在售價格為準,不得多收、濫收……
“廣招天下文士於小學授課,納入朝廷編制之內,且按月發放俸祿。
“小學制為期三年,擬定三年之期一到,增設中學,大學,同以三年為期,由小學入中學、中學入大學皆需考核,凡學完九年者,即可被授以‘大學畢業生’身份,擁有優先入大唐皇家東院研習之資格。
“‘大學畢業生’擁有等同舉子身份的各項權益、見官不跪、免收賦稅……”
一項項政策被頒發下去,這是一整套完整的教育體系,從娃娃們抓起,一直到大學畢業。
雖說整個小、中、大學總共的學年只有九年,但考慮到如今的學科幾乎只有識字讀書這一科,頂多再加上一些簡單的算術,九年的時間也差不多了。
當然,中學和大學現在還沒開始建。
小學三年都才開始,並不急於這一時。
按照李賢頒佈的政策,別的問題都還好,唯一最大的一點問題就是,這又意味著一大筆經費的支出。
但這次,大唐的國庫並沒有捉襟見肘。
大唐直達鎮西都護府的官道建成後,它的收益開始逐漸體現出來了,無數行商往來於長安城和蜀州、鎮西都護府,將獨屬於兩地的貨物運送到長安城來。
單單這條官道上這段時間的商稅收入,甚至就抵得上一州之地一年的稅收總額。
這種盈利是雙向的,不光朝廷賺到了大量的稅收,蜀州地區的貨物也賣出了銀錢,換到了更多的糧食和布匹等物資,甚至於整個蜀州也都隨處可見豢養肉雞的莊戶。
蜀州的百姓肉眼可見的富饒了起來。
而往來於三地之間的行商就更不用說了,雖說瀝青官道上有著收取關稅的關卡,但這也足夠讓這些人賺的盆滿缽滿,蜀州地區多香料,如花椒、八角、茴香等調味料西,運到長安城就足以賣出天高的價格。
可往年蜀州地區車馬不通,這些香料根本運不出去,但現在有了這瀝青官道,天險變通途,交通再不是問題。
甚至還有許許多多精明的商人,捨棄了往常馬車運輸的方式,改成租賃或是購買巨型商用孔明燈,以單馬匹拉拽著貨物行走,輕便的同時又能運輸更多的貨物。
李賢甚至已經決定修建第二條瀝青路了,只是這條路往哪裡修暫時還沒想好。
李賢有兩個想法,一個是修一條短程的、僅僅只從長安城到關東道,這條路修建成功,能極大的增強朝廷對整個關東道的掌控。
大唐對關東投入瞭如此多的財力物力,絕不會希望關東超出朝廷的管轄。
第二個想法就是修一條極長的長途官道。
從關中途徑長安,一直修到大慶油田去。
只是這個方案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