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第85章 慶典麥芽糖
系統給朱襄提供的南瓜種子, 直接是已經處理好的南瓜子。一份南瓜子,就是一整個南瓜裡籽的數量。
朱襄又是慶幸又是遺憾。
如果給他一萬個大南瓜,他就能將南瓜用於救濟災民。但他能找到藉口突然拿出南瓜子,卻找不出藉口突然拿出大南瓜。
憑空掏出糧食, 老秦王不知道是會把他供奉起來, 還是直接把他殺了。
其實朱襄拿出南瓜子的藉口也很蹩腳。
一次兩次“行商帶來的”就罷了, 次數多了, 如小麥、水稻等現在已經有的種子還能矇混過去,其他沒人見過的種子實在是不好糊弄。
但他身邊的聰明人們,此時都像是突然變傻了一樣,朱襄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
連嬴小政此刻都裝真小孩, 睜大著眼睛說“舅父淘貨的眼神好厲害, 我好想學”。
嬴小政的語氣和眼神都太真摯,讓朱襄總感覺胖外甥在嘲諷他蹩腳的藉口。
周圍人裝傻, 朱襄也裝傻,就當自己矇混過關了。
南瓜的種植管理可以非常粗放,朱襄一教, 其他人看一遍就能學會。
朱襄將南瓜子先用五十度左右的水燙將近一刻鐘, 然後置於三十度左右的水中浸泡兩到三個時辰, 讓南瓜子吸足水分。
若是普通種植, 這時候就可以直接下南瓜子直接播種。不過朱襄第一次種南瓜,穩妥起見,先育苗再移植。
育苗時不需要施肥,甚至不用澆太多水,只需要在土壤乾透時噴灑一點水, 一個月後, 南瓜苗就可以移植了。
“等下一次早春種植的時候, 只需要在地裡施足底肥,直接播種即可。”朱襄道,“南瓜很好養活。”
朱襄是個取名廢,多用後世的名稱。他閉著眼睛瞎稱“南瓜”是吳越地區傳來的瓜,所以叫南瓜。因為成熟後是金色,又叫金瓜。
反正別人沒見過南瓜,他說是什麼就是什麼。
南瓜植苗也很容易。田地不需要起壟,直接將田地劃分成間隔半米左右的土塊,進行平畦種植。
因為要在南瓜之間種菽,朱襄將株間距離隔得遠了一些,中間種菽,菽還能給南瓜提供肥料。
南瓜只需要施腐質綠肥即可,後期追加糞肥。
“等南瓜藤蔓長到三十釐米……一尺左右,就要開始扎架子,把藤蔓綁上去。”朱襄道,“看懂了嗎?”
李牧拿著紙筆記錄好朱襄說的話,道:“前期很簡單,扎架子和綁藤蔓還要你繼續教。”
朱襄道:“到時候我再教。”
李牧學成後,就“轉職”成為屯田將軍,有些忐忑地拿著朱襄給的救荒南瓜種子,去軍屯田地種田了。
咸陽學宮部分學子跟隨李牧一同進行農業指導。
在跟朱襄入蜀前,他們還分各種學派,以儒家為最多。
現在他們都只稱自己是咸陽學宮學子,並在私下自稱朱襄的學子,朱襄讓他們做什麼就做什麼,似乎忘記了自己的派別。
無論是遊說富豪、律令執行還是指導農學,他們都做得像模像樣。
這些弟子都不是後世留名的人,但朱襄從中發現了幾個人才好苗子。
他很期盼將來能在這些學宮弟子身上收穫意想不到的好感度禮物——能上好感度名單的人,都被系統認定會為歷史長河造成影響。
李牧率領秦兵種植南瓜時,朱襄繼續指導農人在災後如何補救田地。
經過農人的努力,田地裡多餘的水已經排出,淤泥和腐爛樹枝雜草被清理乾淨,農人們小心翼翼地清洗擦拭每一株粟上的泥土。
這是個細緻活,動作稍稍重一點,就可能損傷粟株。
農人們就蹲在田地兩側,一手握著水瓢,一手拿著破布條,全神貫注地清洗擦拭粟株,從晨光初現,到披星戴月,後世可以用灑水裝置,而現在一個農人一天處理完一畝地都難。
而清洗粟株是必要的事,泥土不僅會影響粟株穗子成熟灌漿,還含有大量病菌,不清理乾淨,就會讓粟株腐爛。
朱襄帶著嬴小政旁觀了一天農人擦拭粟株。
他們沒有下地幹活,只是在田邊地頭觀看了一整日。觀看時,朱襄順便教導嬴小政水災後田地補救的知識。嬴小政與朱襄一起啃著夾了鹹肉的饃饃,喝著涼白開度過了這一天。
回去後,嬴小政對朱襄道:“農人真難,種地好累,糧食生長不易。”
朱襄笑著揉了揉嬴小政的腦袋。
始皇崽現在有了這樣的意識,待他成為始皇帝后,應該不會因為自己立下了堪比三皇五帝的大功績就大興土木了。
“政兒,舅父要指導農耕,精力不足。你的算術好,救濟糧的發放由你負責。”朱襄道,“把你的算盤珠子撥弄起來。”
嬴小政點頭:“沒問題。”
比起整日讀書,去琢磨前人寥寥無幾的幾個字中有多少種意思,在公務中學習,才是嬴小政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反正就撥動一下算盤珠子,做些記賬,又不累,就當玩樂了。
尋常孩童,此刻精力都用於玩鬧中。嬴小政認為自己已經過了喜歡玩具的年齡,應該把輕鬆的公務當作玩鬧。
朱襄摸摸自家胖外甥的腦袋。不愧是始皇崽,小小年紀就有卷王之姿。
不過朱襄也認為,與其拘著嬴小政每日翻來覆去讀那幾本已經快被他背下的書,不如在實習中學習更有用。
“每日按照舅父給你的日程表,勞逸結合,每日休息充足,斷不可勞累。”朱襄叮囑道,“若我哪日聽說你不按照日程表休息,你就繼續每日關在屋裡聽人唸書。”
嬴小政小胖臉臉色一垮:“非得午睡嗎?睡不著!”
“睡不著也要閉目小憩。”朱襄道,“每日午間閉一會兒眼睛,身體也會輕鬆不少。多睡才能長高,你不想長高了。”
朱襄說完,還把嬴小政提起來顛了顛。
嬴小政的臉色垮得更厲害。
他在心裡哼哼,自己在夢境房間中可高大了,等他長大了,也要把舅父拎起來顛顛。
當南瓜藤蔓長到可以扎架子的時候,粟終於成熟,補種的菽也已經全部出苗。
蜀郡種植的菽也是從戎狄那裡傳來的大菽,即黃豆,三個月就能成熟。
菽成熟後補充一點糧食,南瓜和土豆成熟之後再補充一點,農人需要熬過的饑荒時間又短了一半。
蜀郡草木豐盛,三個月的時間,對成都平原的農人來說不算太難熬。
只是蜀郡東邊丘陵地區的農人日子就沒有那麼好過了。丘陵的土壤層本就不太厚實,田地也很分散,大水沖刷之後,重新整備田地十分困難。
山洪之後,還會引發山崩等次要災害。
朱襄雖然下令官吏去山間預警,但一是官吏人手不足,二是農人不願意離開村莊,放棄田地,所以基本預警無用。
洪災之後的一月,老天稍稍給了蜀郡黎民一些希望,天放晴了許多天。
但在天氣放晴的那些日子,朱襄得到多起山體滑坡,村莊被掩埋的報告。
他連救援都沒辦法派出。
沒有挖掘機,沒有現代醫療的支撐,遭遇山體滑坡基本就等於宣告死亡。
朱襄只能將注意力放在其他地理位置較好的村莊,能救助多少人度過災荒,就救助多少人。
人的雙手太小了,就能捧起那麼多東西,而且就算捧起了東西,也不能避免一些東西從指縫中流走。
朱襄將所剩不多的土豆安排給山間種植,除土豆外,其他需要補種的空地也如平原一樣,全部補種成了大菽。
他有小麥良種,有水稻良種。但在這個時候,農人只能補種三個月便可成熟的不挑土壤的大菽,才可能度過這次災難。
當丘陵地區的菽苗也長出來時,朱襄撫摸著菽苗,用粗糲的手抹了抹雙眼。
“長出來就好,長出來就好。”朱襄的手指間老繭輕輕在菽苗上拂過,“菽苗長出來就有希望了。”
就算大菽還沒有成熟,農人也可以採豆葉做羹,總比吃不知道毒性的野草樹葉好。
菽苗長出來之後,農人暫時稍稍閒了一些,朱襄終於可以做防治瘟疫的事了。
在農人補種的時候,瘟疫已經在蜀郡蔓延。
洪災之後,因水源汙染而造成的寄生蟲感染和痢疾,因溼熱蚊蟲過多造成的瘧疾和乙型腦炎,因房屋損壞而造成的感冒和中暑,因動物屍體和老鼠造成的鼠疫……
大災後必有大疫,特別是夏日的洪災,水與火蒸騰中,滋生了無數的疫鬼。
朱襄在指導農人救災補種的時候,做了一些措施控制疫病蔓延。
比如教導農人如何識別乾淨的水源,比如焚燒腐爛的動物,比如滅鼠和滅釘螺,比如籌集可能有用的草藥……但這些都是杯水車薪,見效甚微。
農人不能離開田地,知道水源地被汙染也無處可去,生火燒水對他們而言太過奢侈;一些農人太過飢餓,哪怕是腐爛的動物他們也忍不住去食用,官吏嚴厲禁止也難以監督到每一處村落;滅鼠和滅釘螺都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現在農人沒空做這些事,而且對飢餓的他們而言,老鼠和釘螺都能成為果腹的食物……
只有調集草藥稍稍起了一點作用,至少把幾個人群聚集處的大城池大城鎮的疫情控制住了。
朱襄又是慶幸又是遺憾。
如果給他一萬個大南瓜,他就能將南瓜用於救濟災民。但他能找到藉口突然拿出南瓜子,卻找不出藉口突然拿出大南瓜。
憑空掏出糧食, 老秦王不知道是會把他供奉起來, 還是直接把他殺了。
其實朱襄拿出南瓜子的藉口也很蹩腳。
一次兩次“行商帶來的”就罷了, 次數多了, 如小麥、水稻等現在已經有的種子還能矇混過去,其他沒人見過的種子實在是不好糊弄。
但他身邊的聰明人們,此時都像是突然變傻了一樣,朱襄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
連嬴小政此刻都裝真小孩, 睜大著眼睛說“舅父淘貨的眼神好厲害, 我好想學”。
嬴小政的語氣和眼神都太真摯,讓朱襄總感覺胖外甥在嘲諷他蹩腳的藉口。
周圍人裝傻, 朱襄也裝傻,就當自己矇混過關了。
南瓜的種植管理可以非常粗放,朱襄一教, 其他人看一遍就能學會。
朱襄將南瓜子先用五十度左右的水燙將近一刻鐘, 然後置於三十度左右的水中浸泡兩到三個時辰, 讓南瓜子吸足水分。
若是普通種植, 這時候就可以直接下南瓜子直接播種。不過朱襄第一次種南瓜,穩妥起見,先育苗再移植。
育苗時不需要施肥,甚至不用澆太多水,只需要在土壤乾透時噴灑一點水, 一個月後, 南瓜苗就可以移植了。
“等下一次早春種植的時候, 只需要在地裡施足底肥,直接播種即可。”朱襄道,“南瓜很好養活。”
朱襄是個取名廢,多用後世的名稱。他閉著眼睛瞎稱“南瓜”是吳越地區傳來的瓜,所以叫南瓜。因為成熟後是金色,又叫金瓜。
反正別人沒見過南瓜,他說是什麼就是什麼。
南瓜植苗也很容易。田地不需要起壟,直接將田地劃分成間隔半米左右的土塊,進行平畦種植。
因為要在南瓜之間種菽,朱襄將株間距離隔得遠了一些,中間種菽,菽還能給南瓜提供肥料。
南瓜只需要施腐質綠肥即可,後期追加糞肥。
“等南瓜藤蔓長到三十釐米……一尺左右,就要開始扎架子,把藤蔓綁上去。”朱襄道,“看懂了嗎?”
李牧拿著紙筆記錄好朱襄說的話,道:“前期很簡單,扎架子和綁藤蔓還要你繼續教。”
朱襄道:“到時候我再教。”
李牧學成後,就“轉職”成為屯田將軍,有些忐忑地拿著朱襄給的救荒南瓜種子,去軍屯田地種田了。
咸陽學宮部分學子跟隨李牧一同進行農業指導。
在跟朱襄入蜀前,他們還分各種學派,以儒家為最多。
現在他們都只稱自己是咸陽學宮學子,並在私下自稱朱襄的學子,朱襄讓他們做什麼就做什麼,似乎忘記了自己的派別。
無論是遊說富豪、律令執行還是指導農學,他們都做得像模像樣。
這些弟子都不是後世留名的人,但朱襄從中發現了幾個人才好苗子。
他很期盼將來能在這些學宮弟子身上收穫意想不到的好感度禮物——能上好感度名單的人,都被系統認定會為歷史長河造成影響。
李牧率領秦兵種植南瓜時,朱襄繼續指導農人在災後如何補救田地。
經過農人的努力,田地裡多餘的水已經排出,淤泥和腐爛樹枝雜草被清理乾淨,農人們小心翼翼地清洗擦拭每一株粟上的泥土。
這是個細緻活,動作稍稍重一點,就可能損傷粟株。
農人們就蹲在田地兩側,一手握著水瓢,一手拿著破布條,全神貫注地清洗擦拭粟株,從晨光初現,到披星戴月,後世可以用灑水裝置,而現在一個農人一天處理完一畝地都難。
而清洗粟株是必要的事,泥土不僅會影響粟株穗子成熟灌漿,還含有大量病菌,不清理乾淨,就會讓粟株腐爛。
朱襄帶著嬴小政旁觀了一天農人擦拭粟株。
他們沒有下地幹活,只是在田邊地頭觀看了一整日。觀看時,朱襄順便教導嬴小政水災後田地補救的知識。嬴小政與朱襄一起啃著夾了鹹肉的饃饃,喝著涼白開度過了這一天。
回去後,嬴小政對朱襄道:“農人真難,種地好累,糧食生長不易。”
朱襄笑著揉了揉嬴小政的腦袋。
始皇崽現在有了這樣的意識,待他成為始皇帝后,應該不會因為自己立下了堪比三皇五帝的大功績就大興土木了。
“政兒,舅父要指導農耕,精力不足。你的算術好,救濟糧的發放由你負責。”朱襄道,“把你的算盤珠子撥弄起來。”
嬴小政點頭:“沒問題。”
比起整日讀書,去琢磨前人寥寥無幾的幾個字中有多少種意思,在公務中學習,才是嬴小政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反正就撥動一下算盤珠子,做些記賬,又不累,就當玩樂了。
尋常孩童,此刻精力都用於玩鬧中。嬴小政認為自己已經過了喜歡玩具的年齡,應該把輕鬆的公務當作玩鬧。
朱襄摸摸自家胖外甥的腦袋。不愧是始皇崽,小小年紀就有卷王之姿。
不過朱襄也認為,與其拘著嬴小政每日翻來覆去讀那幾本已經快被他背下的書,不如在實習中學習更有用。
“每日按照舅父給你的日程表,勞逸結合,每日休息充足,斷不可勞累。”朱襄叮囑道,“若我哪日聽說你不按照日程表休息,你就繼續每日關在屋裡聽人唸書。”
嬴小政小胖臉臉色一垮:“非得午睡嗎?睡不著!”
“睡不著也要閉目小憩。”朱襄道,“每日午間閉一會兒眼睛,身體也會輕鬆不少。多睡才能長高,你不想長高了。”
朱襄說完,還把嬴小政提起來顛了顛。
嬴小政的臉色垮得更厲害。
他在心裡哼哼,自己在夢境房間中可高大了,等他長大了,也要把舅父拎起來顛顛。
當南瓜藤蔓長到可以扎架子的時候,粟終於成熟,補種的菽也已經全部出苗。
蜀郡種植的菽也是從戎狄那裡傳來的大菽,即黃豆,三個月就能成熟。
菽成熟後補充一點糧食,南瓜和土豆成熟之後再補充一點,農人需要熬過的饑荒時間又短了一半。
蜀郡草木豐盛,三個月的時間,對成都平原的農人來說不算太難熬。
只是蜀郡東邊丘陵地區的農人日子就沒有那麼好過了。丘陵的土壤層本就不太厚實,田地也很分散,大水沖刷之後,重新整備田地十分困難。
山洪之後,還會引發山崩等次要災害。
朱襄雖然下令官吏去山間預警,但一是官吏人手不足,二是農人不願意離開村莊,放棄田地,所以基本預警無用。
洪災之後的一月,老天稍稍給了蜀郡黎民一些希望,天放晴了許多天。
但在天氣放晴的那些日子,朱襄得到多起山體滑坡,村莊被掩埋的報告。
他連救援都沒辦法派出。
沒有挖掘機,沒有現代醫療的支撐,遭遇山體滑坡基本就等於宣告死亡。
朱襄只能將注意力放在其他地理位置較好的村莊,能救助多少人度過災荒,就救助多少人。
人的雙手太小了,就能捧起那麼多東西,而且就算捧起了東西,也不能避免一些東西從指縫中流走。
朱襄將所剩不多的土豆安排給山間種植,除土豆外,其他需要補種的空地也如平原一樣,全部補種成了大菽。
他有小麥良種,有水稻良種。但在這個時候,農人只能補種三個月便可成熟的不挑土壤的大菽,才可能度過這次災難。
當丘陵地區的菽苗也長出來時,朱襄撫摸著菽苗,用粗糲的手抹了抹雙眼。
“長出來就好,長出來就好。”朱襄的手指間老繭輕輕在菽苗上拂過,“菽苗長出來就有希望了。”
就算大菽還沒有成熟,農人也可以採豆葉做羹,總比吃不知道毒性的野草樹葉好。
菽苗長出來之後,農人暫時稍稍閒了一些,朱襄終於可以做防治瘟疫的事了。
在農人補種的時候,瘟疫已經在蜀郡蔓延。
洪災之後,因水源汙染而造成的寄生蟲感染和痢疾,因溼熱蚊蟲過多造成的瘧疾和乙型腦炎,因房屋損壞而造成的感冒和中暑,因動物屍體和老鼠造成的鼠疫……
大災後必有大疫,特別是夏日的洪災,水與火蒸騰中,滋生了無數的疫鬼。
朱襄在指導農人救災補種的時候,做了一些措施控制疫病蔓延。
比如教導農人如何識別乾淨的水源,比如焚燒腐爛的動物,比如滅鼠和滅釘螺,比如籌集可能有用的草藥……但這些都是杯水車薪,見效甚微。
農人不能離開田地,知道水源地被汙染也無處可去,生火燒水對他們而言太過奢侈;一些農人太過飢餓,哪怕是腐爛的動物他們也忍不住去食用,官吏嚴厲禁止也難以監督到每一處村落;滅鼠和滅釘螺都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現在農人沒空做這些事,而且對飢餓的他們而言,老鼠和釘螺都能成為果腹的食物……
只有調集草藥稍稍起了一點作用,至少把幾個人群聚集處的大城池大城鎮的疫情控制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