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171、第 171 章(御醫說荀子身體無病,只是...)

  御醫說荀子身體無病,只是年老後精力不濟,多瞌睡。

  荀子見朱襄焦急的模樣,知道朱襄在擔心什麼。

  他笑了笑,道:"我年紀已經很大了,什麼時候去見先賢都有可能。若能無病無痛含笑而終,是一件喜事。你若老哭喪著臉,豈不是我走都走得不安穩?何況我看我還得再活幾年,你沒那麼早為我送終。"

  荀子在朱襄的攙扶下站起來,雙手拄著柺杖,看著遠方:"有很多儒家弟子被六國驅逐,正西行往秦國來。你這性子閒不住,若讓你留在咸陽安撫他們,你定做不到,還需我操心。"

  荀子嘆了口氣,又道:"這次會來許多老傢伙,你的名聲夠了,年齡不夠,還得我鎮著。"

  朱襄懇求道:"荀子,你把手中的事放些給他人,一定要多活些日子,至少活到秦國統一天下。那時天地鉅變,肯定需要制定許多新的制度。若沒有荀子,其他人肯定做不好。"

  荀子用柺杖輕輕敲了一下朱襄的手臂,沒好氣道:"我都多少歲了?你怎麼能只指望我?師長伴隨你一程,不能伴隨你一世。這人生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

  朱襄道:"我想讓師長伴隨我一世。"

  荀子佯裝發怒:"再說任性的話,我就用戒尺了。"

  朱襄不怕荀子的戒尺,但也只能閉上嘴。

  他知道自己是任性,可人總是不喜離別。

  還好荀子只是瞌睡多,身體確實沒有大礙。

  因朱襄上奏廢后之事,連累儒家弟子被六國驅逐。

  雖然秦國也有這種聲音,但荀子不僅是秦國丞相,還是秦王子楚公開承認的帝師。太子政是在荀子膝頭長大,相國蔡澤和丞相藺贄雖然不是儒家弟子,但卻也是荀子的弟子。

  荀子還活著,他們就不可能驅逐儒家。

  於是被六國驅逐的儒家弟子紛紛西行。對他們而言,這不僅是被驅逐後找個能施展抱負的地方。有荀子和朱襄的咸陽學宮,也是他們心中的學術聖地。他們此番西行,是為朝聖。

  儒家弟子是這個時代學得最雜的人,與其他學派的弟子專精一門不同,從此時起,就有"聖學無所不包"的習慣。比如他們要學的君子六藝,就包含了士人所有應該修習的學問。

  因此儒家弟子西行時,攜帶了大量宮廷和官府才會收藏的"不太實用"的文書,比如禮樂、史書等。

  荀子在這些儒家弟子來之前,就奏請秦王子楚修藏書閣,擴大修書的團隊,接納這些儒家弟子。

  秦王子楚以秦國要統一天下之前,便要包容天下為由,同意荀子的上奏,不僅修藏書閣,還將大部分書籍修撰後刊印,分發郡中學府。

  此刻秦國也終於將學宮選拔體系制度化。

  咸陽的是學宮,郡中的是學府,各有官員負責教化。

  學子們每年可以通過學府的考核進入學府讀書,在學府讀滿三年後就能得到學府的推薦,往學宮讀書。

  成為學宮的弟子,就能參加秦王每三年一次的人才選拔,成為秦國的官吏。

  同時,地方郡縣非秦王直派的吏,必須拿到學府畢業推薦才能考取。

  這並非科舉制,而是在考核和察舉之間。

  朱襄曾對荀子和子楚等人提過科舉制,但他們只吸取了些許,沒有全盤照搬。

  此時貴族勢力仍舊強大,民間能讀書的寒門士子不多,如果貿然將世卿勳貴拉到寒門士子一個層次,就會動搖秦國的統治。秦國統一六國時,也會遭到更加強烈的反抗。

  入學和考核時需要"推舉",這就給原本人脈較廣的世卿勳貴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又不至於堵死寒門士子的路。

  現在所謂寒門士子,就是戰敗或者政治鬥爭失敗的曾經的世卿勳貴。他們若到了朝堂上,也不會同意以後的寒門士子與他們地位等同。
朱襄明白了長輩和友人的顧慮。
 之後寒門士子壯大,是因為經歷了多次戰亂後,許多高門大戶被打落塵埃,淪為平民。現在這樣的寒門士子並不多。所以人才考核以推薦為主,只在最終選官時讓秦王以考核選拔,確實最為合適。

  當然,也是現在人口太少,戰國總人口加起來也不到三千萬,能讀書的人更少,所以秦王才能親自閱卷。

  當人口過億時,人才選拔考核肯定會進行更改。只是朱襄等人看不到那一日了,只能寄希望於有遠見的後人。

  擔憂荀子勞累過度,朱襄拉著養傷的嬴小政主動擔負起接待來秦國逃難的學者們。

  六國嘴上說驅逐儒者,這口子一開,很快就變成卿大夫們排除異己的藉口。所以來秦國的人,遠遠不止學儒的人,諸子百家全都有。

  咸陽突然湧入這麼多人,朱襄最擔心的是居住環境。

  如今的黃土高原的植被覆蓋率還挺高。直到咸陽成為秦、漢、唐三朝首都,百萬都市之後,黃土高原的環境才大幅度惡化。

  建造房子和烤火都需要樹木,要養活百萬人口,過度墾荒也少不了。黃土高坡的草皮都被鏟沒了,水土流失才變得十分嚴重。

  現在黃河雖然會決堤,但遠遠沒有到地上懸河的程度,也沒有奪淮入海,把淮河變成內陸河,讓淮河流域也變成洪災高發區。

  秦王子楚也在關注咸陽城湧入大量人才的事。

  秦國從未有過這麼多人才投奔,秦王子楚痛並快樂著。他夢想著咸陽城能成為天下英傑雲集的超級都城。

  朱襄"啪嗒"一疊紙丟到子楚面前,給子楚算需要多少糧食木頭和地皮,而這些東西又會讓環境遭遇多大破壞。

  秦王喲,百萬大都市雖好,黃河下游就要泥沙淤積決堤囉。

  現在那裡是六國的地盤無所謂是不是?等你統一天下之後,就要花你國庫的錢去治河。

  朱襄道:"那時候就讓夏同來個三入家門不入。"

  藺贄道:"贊同。這是聖賢行為啊,君上,你可以!"

  蔡澤道:"你們別一唱一和。不過君上,這的確需要考慮。"

  子楚忍不住拍桌:"為什麼當王要考慮這麼多事!"

  朱襄道:"你不想當可以不......嗚嗚......"

  蔡澤趕緊把嘴上不把門的朱襄的嘴捂住:"君上,別聽他胡言亂語。"

  子楚嘆氣:"我已經聽到了......快放手,我就不信他拿出這文書,沒有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