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未來
他將其稱之為“頭腦發熱後的冷卻階段”。
很形象,也很貼切,就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這個時候突然才發現自己站在退潮下的沙灘上,褲衩已經飄走了。
——
“怎麼搞的嘛!”
在新年前夕的全市重點工業座談會上,主管工業和經濟發展的領導拍了桌子發了火。
原因是軋鋼廠在鋼城已經完成電子工業生產基地的佈局,這件事才被上報給他。
尤其是結合前期軋鋼廠的汽車工業、五金工業等重點生產工業佈局鋼城。
隨著紅星軋鋼廠正式立項並提交集團化申請,京城又一個托拉斯級別的企業巨頭要崛起。
只是對於京城工業主管部門來說,這不算什麼好事。
如果說工業發展有屬地管理的屬性,在稅收和人事上會有一定的優勢,那紅星軋鋼廠屬實是不打算給他們留一口飯的。
從瞭解到的信息裡得知,紅星軋鋼廠甚至連軋鋼工業都準備在集團化目標實現後,轉移至鋼城。
就算計劃書中標定的生態化、科技化、更注重人文的發展理念很具有前瞻思考。
尤其是軋鋼廠所規劃的亮馬河生態工業園區只要建起來必定會成為京城工業體系的標誌。
這也遮蓋不了京城工業將會失去一個重點工業生產單位的事實。
軋鋼廠在京的發展和生產是以重工業鋼鐵產業下游作為有力支撐,與京城鋼鐵集團共同組成了華北地區的鋼鐵產業支柱。
如果將軋鋼廠流失掉,對於京城工業來說,無疑是他這麼做為主管領導的工作沒有做好。
會議是程開元和李學武一起參加的,李懷德還有另外一個會。
在會場上,領導發了火,他們坐在
但工業發展就是有著其冰冷無情的一面,甚至可以說發展規律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站在京城工業的角度上考慮,自然是保留軋鋼廠在京才是最有利的一面。
但站在軋鋼廠自己本身的角度來思考,企業發展必要要甩脫一定的桎梏,否則等待它的只有死亡。
程開元並沒有在會議上回答市裡的詢問,更沒有就相關問題做出相應的解釋。
李學武看得出來,市裡對紅星軋鋼廠的做法是不滿意的,甚至是有意見的。
鄭樹森不在市府上班,而是在市管委組,綜合來說算是第三號,主管組織人事。
這一次工業經濟座談會並沒有見到他,倒是跟任曉宇碰了面。
從會場出來的時候,趁著程開元被叫去彙報工作的空隙,任曉宇找了他來辦公室抽菸。
任曉宇就是謝大姐的愛人,在府辦任職副主任,很有能力的一個人。
剛進屋,便主動幫李學武泡了茶。
見李學武主動掏煙還不滿來著,非要抽他的。
任曉宇跟董文學的家庭出身類似,均是少年孤苦,被顧海濤領到身邊養育。
他父母是四零年沒的,如果不是顧海濤,可能跟很多同樣出身的人一樣,窩在某處農村務農。
身份對於他們來說,前十幾年是危險,後十幾年是負擔。
所以李學武幾次見到任曉宇,都未從他的身上看出任何子弟的傲氣和銳氣。
樸實穩重,有著青年一代的執著和熱情,也有著奮鬥一代的熱血和責任。
相比較董文學,他在府辦工作,接觸的風浪越多些,工作的環境更復雜一些。
這也鍛鍊了他堅韌不拔的品格和意志堅定的思想,跟謝大姐兩人生活很是恩愛,從聚會時就能看得出。
對於李學武,任曉宇更是當親戚看待,當親妹夫一般看重。
早在董文學選了他送去顧海濤那裡相親,他就在默默觀察著李學武。
尤其是風浪驟起之時,這個年輕人能夠敏銳地觀察到風向訊息,很有作為地判斷出了正確的思路。
難得的是,他能獨立思考,更能果斷出擊,現在比董文學不如的可能僅僅是年齡和資歷。
就連董文學履任鍊鋼廠,在他看來有一大半的功勞要落在李學武的身上。
包括董文學去年遭遇的那一場變故,韓殊是有些傲嬌的,這跟她孃家有關係。
但韓殊也是冷靜的,是睿智的額,至少在處理這件事上,任曉宇是站在韓殊這一邊的。
如果透過韓殊的家世看待這個問題,董文學是要做深刻檢討的。
但有韓殊的理解和忍讓,有他自己的幡然悔悟,韓殊孃家人也只當兩口子好比什麼都好。
韓殊的父親是老軍工了,被譽為輕兵工之父,也是五五年第一批拿中字銜的幹部。
更是在外事部門工作多年,很有高風亮節。
最讓任曉宇佩服的是,他能急流勇退,於前年,也就是六五年就以身體原因退休在家了。且不知韓殊的父親才六十歲,自幼身體強壯,武藝高強,主動退下來,就說明了很多問題。
他是從小聽著這些長輩,看著這些長輩做事的,對他來說,這是生活,也是學習的過程。
所以對李學武這樣年輕但不跳脫,沉穩大氣,懂得容忍和為人處世的青年他就很欣賞。
兩人點了煙,就在辦公室裡的沙發上坐了。
任曉宇抬手示意了李學武問道:“前些天文學回來,你怎麼沒來家裡?”
“他忙,我也忙”
李學武苦笑一聲,隨後微微搖頭道:“好不容易回來一趟,在單位聊過了,不忍再去家裡佔用韓老師的時間”。
“呵呵呵~”
任曉宇輕笑出聲,看著李學武說道:“你倒是能體量他們,我跟你大姐真沒想這個,蹭了兩頓飯”。
“誰讓你們離的近呢”
李學武抽了一口煙,道:“小寧現在動不得,我自己一個人去又不方便”。
任曉宇微微點頭,表示理解了李學武的意思。
其實他也懂,當初董文學和韓殊的矛盾,是李學武被動地幫忙解開的。
夫妻床頭打架床位和,中間勸架調解的工作其實並不好乾,容易尷尬。
尤其是李學武的身份,即是妹夫,又是學生。
當時兩個人可能需要這麼一個關係親近的人來居中協調。
可和解之後,再面對李學武的時候,無論是董文學還是韓殊,可能都有些不好意思,或者是尷尬。
如果顧寧在,或者其他家人在,這件事也就沒關係了。
可李學武一個人如何也不好單獨去董文學家的。
“過年不放假,他跟我說的”
放下疊著的腿,任曉宇彈了彈菸灰,說道:“你給金陵打過電話了?是說不回來吧?”
“我媽可能要等小寧生產後回來”
李學武介紹道:“我爸一定是回不來的,我也不想他這個時候回來”。
“嗯,確實”
任曉宇點了點頭,看著李學武問道:“有沒有什麼困難,聽說你最近挨欺負了?”
“呵呵~”
李學武笑出了聲,對他說道:“您可真能裝糊塗啊,這都幾月份了,要不再過段時間問?”
“我這不是為了你好啊?”
任曉宇微笑著說道:“我還說呢,咋麼冷不丁的惹了這麼大的麻煩出來,沒想到你玩的是翻牆撤梯子”。
“您高估我了,我可沒那份心計”
李學武苦笑搖頭,點了點菸頭,道:“因緣際會罷了,走一步看一步,他掉坑裡跟我沒多大關係”。
“嗯,行,有定力,有魄力”
任曉宇看著他點了點頭,微微眯著眼睛問道:“看來你是知道對方是誰了”。
“八九不離十,就那麼幾下子,用腳趾頭扒拉也算出來了”
李學武沒在意地抽了一口煙,煙霧縈繞眼前,微微眯眼問道:“我爸給你打電話了?”
“是我給他打的電話,也怕他不瞭解情況”
任曉宇看著李學武長舒了一口氣,道:“你應該主動給金陵說這件事的,咱家再不濟,也不至於讓你受這份委屈”。
他有些不忿地說道:“真是老太太吃柿子,專挑軟的捏,看咱家不頂事了”。
“不至於的,多大點事啊”
李學武看得出任曉宇是真的關心自己,寬慰道:“我自己處理還方便些,麻煩我爸倒複雜了”。
“你倒是看得開”
任曉宇笑著看了他,道:“丁阿姨心疼你,說是要回來找有些人算算老賬呢”。
“千萬別,不值當”
李學武擺擺手說道:“從始至終我都沒想著攙和這件事,更不會站出來接招,有能耐這盤棋就慢慢下”。
“嗯,倒是跟顧叔叔想一起去了,他很支持你,說這是難得的一次鍛鍊”
任曉宇抽了一口煙,道:“不過該算的賬總是要算清楚的,不然真叫人家以為咱們家沒人了”。
這麼說著,他將菸頭在菸灰缸裡點了點,叮囑道:“你放心大膽地幹,咱們不惹事,也不怕事”。
李學武被他說的苦笑連連,他是真沒想過要站出來搞什麼事的。
就算是案子牽扯出了大麻煩,他也從未想過矛盾化,或者激烈化。
利用風向和形勢的變化引導問題逐漸清晰明朗,甚至是引導形勢轉守為攻,也僅僅是手段上的操作。
跟從未謀面的那位,兩人算是隔著棋盤在下棋,殺伐果斷,拆掉的也僅僅是棋盤上的棋子。
李學武甚至都不想跟對方見一面,或者說點什麼狠話。
有那股子狠勁兒他都可以用在計謀上,痛徹心扉的不是快刀斬亂麻,而是鈍刀子割肉。
“市裡工業對我們的意見很大”
李學武主動轉移了話題,道:“不會是有什麼大的動作吧?”
“沒有,別瞎想”
任曉宇抽了一口煙,道:“借事說事罷了,你們真想集團化,他攔還能攔得住?”
“本來就是市裡和部裡共同管理的,現在只不過是提級進部,你們只管發展就是了,他也就是說說”。
“再一個”
任曉宇點了點李學武,提示道:“有人反對,就有人支持,事情總有兩面性,看你們如何運作了”。
“這個您放心,廠裡組建了籌備小組,專門針對這個工作”
李學武笑了笑,話剛說完,門口便傳來了彭曉力的聲音,是程開元彙報工作回來了。
見李學武起身示意,任曉宇點點頭,送了他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