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時間過的真快
他們坐在山上觀天景,更能清楚地感受到籠罩在京城的霧霾。
所以,李學武給他們的那些報紙更像是一種調戲逗弄他們的手段。
無趣,頑皮,我們是不會下山的!
——
九月底,各方消息匯聚京城。
港城婁姐和姬衛東分別有信心回傳。
關於屈臣氏的收購案,因為有了五豐行的加入引起的波折正在消散。
股市大戰還在持續,東方時代銀行在金融界逐漸展露崢嶸,引起了有心人的忌憚。
而東方系在港城的地產和商業佈局則是引起了一陣討論。
英國佬和富豪們紛紛投石問路,港城地產迎來了復甦。
尤其是時代地產的經營模式,讓其他地產商看到了曙光。
東方時代銀行前期收到手裡的不良資產紛紛轉變成為了良性資產。
地產市場變熱,讓土地市場也逐漸升值,東方時代銀行正在聯合其他資本繼續炒地,目的是反饋在股市上。
至於說最後的目的是什麼,這些不用猜,一般人也猜不到。
李學武只看傳回來的財務報表,趙雅芳給出的評價是優秀。
該說不說,婁姐做的好壞他不知道,但他知道智庫是真的有用。
那些老資本,真有賺錢的本事。
當然,前提是他們家族成員都在山上,而棺材本都在港城。
再一個,對於大嫂趙雅芳,李學武是越來越敬佩。
學習能力變態強,對數字的敏感程度遠超常人。
尤其是賦閒在家的這段時間,她並沒有因為要照顧孩子就放下這些事務。
自學經濟和財務學相關的知識,幫助李學武研判複雜的財務報告,這份能力可還行?
反正李學武覺得很行了。
姬衛東的消息就有點複雜了,因為港城那邊最近的形勢也很複雜。
老港們都很擔心大圈們會打過來,連英國佬都準備隨時跑路的那種。
一方面是本土商人在積極救市,一方面是管理者缺乏治港的信心。
再加上蛇鼠一窩,沆瀣一氣,資本橫行,處理外部事務的姬衛東更糟心。
安德魯回了港城,與他見了一面。
姬衛東的反饋是意大利佬太奸猾,再釣一釣,這條魚跑不了。
嗯,去了港城的姬麥克斯都學會釣魚了。
李學武只是給他介紹了一下安德魯的情況,其他的便沒有再過問。
如果說安德魯不清楚姬衛東的身份,李學武敢從津門游到港城去。
本來就是港城的商人,對來往港城與內地如自家後院的姬衛東是什麼人再不清楚,他也就不用在混了。
一個意大利老錢,跟紅星廠這種龐然大物合作還有幾分信任和底氣。
要說只在船上見過一面,便覺得姬衛東器宇軒昂,天資不凡,這就有點扯淡了。
所以,當安德魯請他吃飯,想要認識姬衛東的時候,他就知道是咋回事了。
無非是怕貿然造訪,引起對方的懷疑,甚至有可能會被針對。
通過李學武這邊打招呼,至少他還有幾分迴旋的餘地。
姬衛東說要釣魚,那就證明這條魚的胃口很大,一個東風船務滿足不了對方。
那這條魚想吃點什麼呢?
東風船務、太子港務、東方商貿、現代置業、現代文化、現代安保……
還是姬衛東與李學武謀劃的,註冊在港城的順豐遠洋船務管理公司?
如果這條魚的胃口足夠大,那東方時代銀行,以及姬衛東父母所代表的力量不介意陪他玩一玩四兩撥千斤。
婁曉娥、姬衛東、聞三兒,在港城的三人分別掌握著三條線。
三條線又能擰成一股繩,扯動哪一根,其他兩根都能借上勁。
這也是三條線在港城經營了一年多的時間,沒有遭受任何毀滅性打擊的原因。
正經地談生意,商戰也好,合作也罷,東方系和時代系都是正經商人。
但你要玩陰的,聞三兒掌握的力量不介意來一場意外事故,送你上西天。
——
從港城回來的楊召(二孩兒),初回內地還有幾分不適應。
這小子在碼頭上野慣了,人家立規矩,開片不能帶火器。
結果呢?
他拿大炮轟人家,不講武德。
姬衛東的太子港務公司名聲特別的好,修橋補路、樂善好施。
碼頭上養了許多人,這些人多半是為了養家餬口賣苦力的。
張萬河等人就藏在期間,平日裡充當保衛,關鍵時刻帶上面具充當清潔工。
風聲緊了就出海,風聲散了就回港。
二孩兒在津門做事,受規矩所限,頗有幾分不自在。
手裡沒有傢伙,總覺得身後有人要害他。
適應了半年才算恢復正常。
周小白表面上負責活海鮮供應鏈的業務,實際上充當招牌,應付一些影響。
具體的業務是由二孩兒並兩個小子,在吳淑萍的指導下與京城這邊對接的。
津門回收站除了要負責鮮活海鮮的供應鏈產業,還要經營港口和碼頭的關係。
東風船務的管理主體要移交給註冊在港城的順風船務,但在津門港的業務照舊。
船隊夾縫帶回來的東西需要他們對接,也需要他們把必要的東西送上船。
船隊夾帶私活會不會被查?
答案是一定會,因為有海關。
但具體的還要看你夾帶了一些什麼東西。
如果是技術資料、專業設備、特殊報刊呢?
海關基本上不會管這些,除非成噸地往內地運,還是要看看內容的。
不過東風船務沒有那麼瘋狂,就算是成噸的運,還有調查部開條子呢。
這些技術資料是姬衛東在港城組織的一個信息情報小組收集的。
五花八門,各行各業。
有一部分會被送到智庫辦公室,一部分會被送到紅星廠科研所,剩下的就是內部情報參閱了。
外事辦要充分了解國際市場的行情,還要了解世界貿易格局的走向。
二孩兒負責的津門回收站除了要完成這些特殊任務,還要打造紮根津門的經銷業務。
就像是烏城丁萬秋等人做的那樣。
開天闢地。
——
唉,說起來都是眼淚。
丁萬秋帶著三個老六來到邊疆以後就覺得被李學武坑慘了。
肖建軍是在邊疆待過一段時間,但不是這個邊疆。
中國還是太大了,幅員遼闊,邊疆眾多。
倒是在學校裡學到的那些以往瞧不起的知識這會兒派上用場了。
原文在六#9@書/吧看!
他那初中畢業,高中沒念完的文化,成了這裡文憑最高的那一個。
丁萬秋最開始都喊他秀才,給他臊的呀——
最後給丁萬秋跪下了,求著對方才算是沒再喊了。
大春,一個生於白山,長於黑水間的東北漢子,從小跟在張萬河的屁股後頭長大的,跟吉城的大強子是發小。
你就瞧瞧他跟的這倆人吧,一個在吉城當混子,一個在港城當混子。
所以,大春現在烏城當混子。
肖建軍有文化,管著財務賬,大春沒文化,只能跑業務。
邊疆的氣候算是讓他長了見識,去的那年18,現在一年過去了,看著像38。
當然,大春不覺得自己傻,至少不是最傻的那一個。
要說最耿直,最傻的,還得屬趙老五。
嘶——
咋說呢,這個人啊,連丁萬秋著急了都得喊五爺,又軸又憨。
每週一封信,每月一報告,烏城這邊屁大點事兒都要說給京城那邊。
你要說監視,無所謂。
大傢伙遠在邊疆,家裡信不過,有這麼個玩意大家也認了。
但是你別啥都往上寫啊,丁萬秋找女人、肖建軍找女人、大春找女人……
四個大老爺們在烏城幹事業,真要是不找女人,那家裡真要慌了。
再一個,在京收信的不是李學武,是特麼於麗啊!
現在好了,整個回收站系統都知道了,烏城那邊三個孫子每週都要找女人。
李學武特別問了父親,安排於麗從京城採購了好些補藥打包郵寄了過去。
附信一封,四個大字,注意腎體。
哎呀,這給丁萬秋三人臊的啊——
倒不是別的,這仨人都要臉啊。
丁萬秋在吉城時帶教西琳,自詡老大哥,四五十歲的人了,老正經了。
肖建軍二十不到的小夥子,還沒成家呢,在系統裡算是文化高的,早被鋼城人事處來信表揚,要著重培養的。
結果呢?
能力有限,青春無限。
最後就是大春了,連在吉城的大強子都知道這點事了,你說山上知不知道?
什麼?山高路遠?
沒關係,好兄弟大強子不辭辛苦地在村裡幫他宣揚了這個消息。
嗯,現在村裡人都知道,大春出息了,都知道在外面找女人了。
也不知道是被李學武的中藥包臊的,還是被家裡的來信臊的,這幾人也算奮發圖強吧。
當然是幹工作,還能幹趙老五啊?
邊疆辦事處的主任是許寧,得了李學武的消息,幾人也沒拿許寧當外人。
許寧為了在邊疆更好地工作,對他們也頗為照顧。
辦事處做不了業務,或者沒辦法經手的業務,都交給了回收站。
那些上不得檯面的貨物經過回收站的調轉,便有了名目和條件。
天山草原很大,有太多的機遇可供他們發揮。
從老客那裡接來的宅子,成了回收站的辦公地點。
這裡可比鋼城和吉城奢華多了,黑市商人要做生意,都會來這邊談判。
談妥了,貨物往辦事處的倉庫一送,這邊收到消息直接領錢了。
京城沈國棟掌握的供銷體系,其中有很多貨物都是這麼來的。
裝上火車的土特產不全是紅星廠貿易管理中心的,也有各地回收站的。
大宗的貿易之下,回收站的貿易被很好地掩飾了下來。
從去年開始,接二連三的投資逐漸回本,資金被李學武調往了東北。
鋼城、吉城、奉城、冰城,李學武要做大布局,執行人便是老彪子和西琳。
——
吉城的業務同樣分兩個部分。
一個是常規業務,就是津門貿易管理中心下屬的辦事處經銷業務。
這部分被西琳交給了大強子來負責。
無非是供銷存三種管理關係,這已經做熟了的,大強子就蹲在市場裡,很有水平。
另一個則是木材業務,也就是與吉城林業合作的項目。
木材以火車皮為運輸手段,從吉城到津門,已經形成了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