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

    文官家裡本來就不會很窮。即使像范進一樣,家裡很窮,一旦中了舉人,立馬會變成富人,很多人會爭相攀附,送禮送錢,有的地主會直接把土地掛靠在范進的名下,因為古代有功名的人享有免稅特權。

    每個文官背後都是一個地方大家族,以及因為聯姻形成的豪族關係網。這種利益集團佔有很多土地,還抗稅,把稅負轉嫁給百姓,對老百姓危害極大。

    就算遇到像萬曆那樣的皇帝,讓太監出去收礦稅,在地方上鬧得雞飛狗跳,很多人家破人亡。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情況,更何況,萬曆是因為地主都不交稅,才派太監到民間籌款的,實屬無奈之舉。如果稅收正常,誰去費那個勁。實際上文官士大夫對老百姓的危害比太監大多了。說白了,太監屬於皇權的附屬存在,可以說是皇權的影子,他的存在就是在於對抗文官集團,保證皇帝大權在握的,就這點來說明朝的監、閣共理國政的政治模式並沒有問題的。

    但問題是監、閣共理的政治模式,客觀上使明朝皇帝可以偷懶,而這也是明朝中後期皇帝多怠政的原因所在。而皇帝一偷懶,自然害怕文官們抱團架空他,所以就故意給了太監很大的權力,將太監推到前臺,使太監與文官鬥個你死我活。

    加上太監本就是身體殘缺之人,遇上好的的太監,諸如馮保和黃錦之流還沒什麼的。遇上劉瑾和魏忠賢之流,做事沒有底線,瘋狂的打擊文官集團,所以自然會形成表面上太監亂政的局面,其實刻意營造這一切的幕後黑手在於皇帝,而正因為這個原因,太監也很容易被收拾,沒有兵權不說,平常又跟文官集團鬥個你死我活的,只要皇帝想要收拾太監了,放個話,那些對太監恨之入骨的大臣比誰都積極,擅權的太監自然馬上就被收拾了。

    只是因為歷史都是由文官來寫的,才把文人士大夫寫得很好,一個個風流倜儻、鐵骨錚錚。當然,文人之中也確實有牛人,史官把他們當成了典型的例子大書特書。多數太監不識字,更別提記錄歷史了。好太監一般是無法被記入史書的,只有壞太監才會被記入。

    明朝太監雖然多是亂政之輩,但不乏善良之輩,諸如嘉靖時期的太監黃錦,就曾救過海瑞一命。再反觀文官集團,也不可能都是善良之輩,也有禍國殃民的奸臣,但為什麼明朝太監在大部分人印象中都是無惡不作呢,就是因為太監處於文官集團對立面,而筆桿子在於文官集團手中,所以明朝的太監多少有些被妖魔化了。

    此時的應天府中,就是這樣文官跟監督太監鬧的水火不容,

    起因就是成化以來,自宮以求進用者越來越多,朱見深曾屢頒令嚴禁自宮,但由於這是一條飛黃騰達的捷徑,所以一直不能絕跡。

    此時的宦官機構,就形成了“十二監、四司、八局,所謂二十四衙門也”。隨後,宦官的人數飛速增長。有右副都御史彭韶曾上言:“監局內臣數以萬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