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

    一府之地,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這就讓章子俊實施商品經濟,施行商業繁榮有了一個實驗之地,章子俊就是要想在明朝這樣一個封建社會中,引進五百年後的商業模式出來,看看能不能做到一府的繁榮來推動整個明朝的發展,在生產力相對落後的古代社會,實行的一直都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制度,在小農經濟社會基本上是沒有商業交易這一說的,那麼想要弄明白成化年間的明朝小農經濟結構是什麼。

    小農經濟是自然經濟的一種類型,也可以說是自耕農經濟,(春秋戰國時期到明中葉以前自耕農經濟等同於小農經濟,明中葉以後小農經濟主要以佃農為主,所以自耕農經濟不再等同於小農經濟)特點:分散性(家庭為單位)、封閉性(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結合)、自足性(生產的主要目的是滿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納稅)。

    阻礙小農經濟的發展主要是:1農民經營規模小,生產條件簡陋,缺乏必要的積累和儲備能力。2封建王朝統治集團腐朽,封建剝削嚴重;3抵禦天災人禍的能力薄弱。

    就說水西門邊上的吳老漢一家七口,靠著“祖傳”手藝,經營著一個生產蘆蓆的作坊,吳老漢的手藝好,編出來的蘆蓆細密、平整。供應著整個廬州城內所需用途,蘆蓆在缺乏替代的古代有著很重要的用途,如:造房,可以做房頂,牆面等,還有做成儲糧的倉儲,船上的頂棚,抹上桐油還能防水,還能編成簸箕、圍堰、搭雨棚等,在此時是生活中離不開的重要商品,就因為這種規模小,生產條件簡陋,想要再擴大產量幾乎不可能,所以就滿足於能過上自給自足的日子算是到頭了。

    城西的王鐵鋪也是這樣,平時修補點農具,採買新鐵後,打幾把鐮刀賣賣,能養家餬口後,也滿足了。可以說,現在的明朝整個商業,就是由這麼許許多多的手工作坊支撐著。

    一般有點積蓄的人家裡每日的消耗也是自給為主,在吃食上除了鹽外,幾乎不會有什麼交易,吃飯吃菜有田地產出,喝點酒自釀米酒,養幾隻雞,圈一頭豬羊等,想打點牙祭就殺只雞,逢年過節就把一年來養大的豬羊殺了,吃不完就存起來做醃肉、臘肉等。平常還能自家做豆腐吃,穿衣自家紡紗織布縫製,所需要的交易商品很少。

    朝廷推行的是“重農抑商”,商人、買賣人成了打壓的對象,收取各種各樣的費用外,還有進城稅、交易稅、市稅、人頭稅、船稅。此外還有落地稅、牙稅、當稅、契稅,頭子錢、義倉稅、農器稅、牛革筋角稅、進際稅、漁稅、蠶鹽錢、曲引錢、市例錢。這樣多的稅種,極大地阻礙了商業的繁榮,問題是這些稅收全部歸地方所有,誰會給自己動刀子。

    除了這些雜稅外,還有黑惡勢力,地痞的敲詐,什麼平安錢、保護錢、安心錢等等。把明朝的商業環境更加惡化。

    章子俊如果想要取消地方所有雜稅,廢除一切雜派的話,首先就得找到新的收入來源,如果盲目取消,必將引起一番震動。弄不好被廬州百姓打死罵死。取消雜稅不是對老百姓有利嗎?為何還會被罵死?想想以後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明明是良政,卻被大多數人反對,章子俊怎麼能和張居正相比,想到這裡,章子俊只能採用緩進之法,慢慢地來,把引出的矛盾轉移出去,好讓自己的想法得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