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

    這些人每天的行為十分得體、十分禮貌,這裡的十分還真不是什麼表程度的詞語,而是在禮節這塊,他們真的可以拿十分。比如,他們每一個儒家禮儀的動作,每天都要一個步驟不差地做好,如果不小心漏做了,就要道歉,然後補做。

    這些儒生似乎也沒有了自己的語言,日常用語大部分都來自“五經”這幾本儒家典籍中的語句,說得好聽叫引經據典,其實就跟背書差不多。這就讓章子俊很不習慣了,記得以前跟皇上、李賢、彭時這些大佬也不會這樣說話,偶爾說一句就能讓章子俊猜上半天,可現在周圍這些人,全都是這樣在說話,可把章子俊弄的很無趣,興致頓減,避之不及。心中暗罵,瑪德,基本交流都成問題了。

    可以說章子俊從未見過這樣的儒生,儒生也是從未見過這樣的大學士,不過這可不是什麼相見恨晚,而是水火不容。看那樣呆頭呆腦,一付不學無術,真不知道怎麼混了個大學士,是用銀子買來了吧。

    如果認為居住在曲阜孔廟周圍的這些儒生,身心淡泊,不為名利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說的通俗一點這些人不是官二代就是官三代,還有許多名門望族子弟,這些人全都是長年科舉落榜後,心灰意懶,也不愁吃穿,屬於“躺平”的一群人,什麼本事也沒有,不過能把“五經”背的滾瓜爛熟,倒背如流。這偏科偏的太厲害,能考取個秀才也就止步了,想更上一層樓難上難。而絕大多數人連秀才的功名也沒有,就到聖人之地刷經驗,從儒生混個十年八年成個儒家也不錯。

    還有一部份人像著魔一樣,崇拜“魏晉風骨”  ,把自己裝扮的妖嬈男子。這種中性美在明代很流行,就像五百年後,把牛仔褲破幾個口子,露出點什麼出來才算美。在明朝不逞多讓。說到這,不要相信古代草根逆襲的故事,古代讀書人都是社會精英階層,無一例外非富即貴,窮人是絕對沒有接觸書本的機會。“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也絕非一句玩笑話,而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

    比如說,那位自稱“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陶淵明,滿腹才學不去經國濟世,反而跑到廬山隱居整天寫文章批判權貴。陶淵明是魏晉頂流權貴中的一員。他的曾祖父是陶侃,官至太尉掌握帝國的兵權。若不是祖上替自己攢下家產,陶淵明連抨擊權貴的機會都沒有。

    自詡清苦的竹林七賢的領頭羊嵇康,是曹操的曾孫女長樂公主的丈夫。老爹嵇昭做過治書侍御史,大哥嵇喜擔任過揚州刺史。阮籍和阮咸叔侄來頭也不小,阮籍的老爹叫阮瑀,跟曹操是同窗都是大文豪蔡邕的徒弟,阮瑀跟曹操的關係相當不錯,跟隨曹操做過祭酒的官職。

    到了明朝雖然寒門有了上升的階梯,能讀書的家境都是中資之家,說白了就是明朝中的中產階層,不可能連飯也吃不上的平民還能讀書的,那些標榜自己是寒門學子的,家中都有些許田地支撐著,所謂“耕讀傳家”,佃戶幾何的鄉下地主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