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二百八十七章 明朝百姓生活常態(九)


  明朝的百姓對生活的要求不高,有一個安定居所,不餓肚子能吃飽飯就成,這也是生存活下去的最基本訴求,有一間能遮風避雨的黃泥牆草屋,幾畝田地,娶上一門親,屋前屋後種點蔬菜,養幾隻雞羊就是整個大明百姓的生活常態,往往在紀事的小說,影視劇中所描繪的衣著整潔,吃穿不愁有很大的區別,畢竟是藝術加工,可不知對古人來說,絕大多數這一生從沒走出過方圓幾十裡地,有些地方從出身到老去從沒有出過村子。

  往往看到在許多地方,把村子建在交通不便的地方,有意不跟外界交往,不是為了看風景,也不是為了過世外桃源的生活,而是無奈之舉,因為社會結構的原因,為了避開各種兵災,加上盜賊多如牛毛,能過上安全的生活,這種家族制管理也成為整個明朝的組成部分,一個族姓為一村,如果有一戶外姓人家入村,就是外來戶,會區別對待,而更多的是趕走,除非能得到村民的認同。所以說古時有離鄉背井,故土難離等描寫,當然也有從小生長在一個地方,產生感情而留戀的。說白了,還是官府不允許。

  季氏作為鄆城商貿城第一位女性文員,章子俊也很是重視,因為女性在古代,除了青樓外,出來打工的幾乎沒有,在這裡又要吐槽某些電視劇了,一身女俠裝扮在官府衙門中進進出出,上串下跳,還在大街上吆五喝六,在酒樓中豪飲,這些場景全是那些無良導演憑空幻想出來的,當不得真,古代女性最多隻是在自家的商鋪中照看店鋪,或是擺個攤什麼的。而正兒八經的做事卻少之又少,哪怕是在私塾教書。

  在平安鎮這些年來,不知道動了多少嘴皮子,加上物質的鼓勵,只有窮苦人家的女性出來做工的也少,況且是在山東鄆城乎。

  清澗縣因依清澗河得名,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歷代屬駐兵之地,從唐代起為寬州,所以又稱寬州城,清澗城的軍事地位,“東據黃河,西繞黑水,鐘樓、官山前後聳峙,延安扼險之地,岡陵重疊,溪谷深阻,左可致河東之粟,右可固延安之勢,北可控沙漠之地,屹為麟延之衝。”

  正因為地勢要衝,清澗城增築是在大明洪武四年,改名為清澗,隸延綏鎮榆林道。清澗城“北據山,東西南三面瀕於水,東西二百九十步,南北二百七十步,周圍三百五步,高連女牆三丈,厚一丈五尺,女牆四百六十四,敵臺六,門三,東曰朝陽,南曰迎薰,北曰拱極。”

  到了成化未年,因守軍重點北移至綏德建府後,清澗城駐兵也跟著北移到了綏德,成了人口不到三千的小鎮,昔日的繁華只能在城中日漸荒涼的戲臺、石板路上的蹄印及車轍印上才能見證。

  這幾年來隨著平安鎮商貿的繁榮,清澗城慢慢熱鬧起來,成為商路上南下的一處停腳之地,此時的清澗縣衙為知縣馬昂,注意目前清澗縣朝廷設的是一個知縣,而不是縣令,從秦朝起縣級是歷代最低的行政機構,縣級以下不設立正式官職。縣的主要官員構成以縣令縣丞和縣尉,主吏掾等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