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明時報》(二)
科學作為對事實的解釋並非籠統的、一般性的陳述,而是確定的、具體的命題,這些命題在可控的條件下可以重複幾次實驗的檢驗。一切的科學理論必須能夠經得住實驗的檢驗。所謂真金不怕火煉。科學的檢驗性其實蘊含著批判性,就是一切的科學理論都要經過檢驗批判,是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這就是科學的發展過程。
儒學帶給我們的道德倫理、家庭綱常、禮儀衛生等,儒家思想主張人性本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學問自用、自強不息。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它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故而把儒學跟科學對立起來的論調可以休矣。
我們有了儒學為“仁”和“禮”,加上用科學的去偽存真之法做事,就會讓國家變的強大,讓百姓生活變好,讓軍隊戰無不勝,讓大明風調雨順。
章子俊很明白要讓此時的明朝人接受科學,就要把儒學捧起來,敬起來才行,要不然那些儒家的衛道士們,分分鐘就把科學給滅了。墨家、道家、法家就是一個很好的先例。
就拿儒家與墨家作一比較。墨家提出“兼愛”,這一觀念在肯定人道價值方面,與儒家的“仁”具有相通之處,儘管“仁”基於親親之情,“兼愛”則並未賦予親親以優先性,後來的儒家學者(尤其是理學家)一再由此辨析“仁”與“兼愛”的差異,但在關切人這一點上,二者確實有一致之處。然而,墨家對“禮”總體上持批評態度,其“非樂”“節葬”的主張以及對“親疏尊卑”“昏(婚)禮威儀”(《墨子·非儒下》)等的抨擊,從不同維度體現了這一點。這種取向,具有重於“仁”而輕於“禮”的特點。後來的佛家在某種意義上也與墨家有相近之處,他們主張慈悲為懷、普度眾生,在這方面與“仁”和“兼愛”並不相悖,但同時對“禮”所規定的倫理責任(包括家庭倫理)和社會義務(包括政治義務),則疏而遠之,從儒學的角度看,其中同樣蘊含有見於“仁”而無見於“禮”的趨向。
所以說章子俊最擔心的是科學帶來顛覆性打亂了儒家的“仁”和“禮”核心主張。也是章子俊所不能控制住的。
儒學帶給我們的道德倫理、家庭綱常、禮儀衛生等,儒家思想主張人性本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學問自用、自強不息。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它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故而把儒學跟科學對立起來的論調可以休矣。
我們有了儒學為“仁”和“禮”,加上用科學的去偽存真之法做事,就會讓國家變的強大,讓百姓生活變好,讓軍隊戰無不勝,讓大明風調雨順。
章子俊很明白要讓此時的明朝人接受科學,就要把儒學捧起來,敬起來才行,要不然那些儒家的衛道士們,分分鐘就把科學給滅了。墨家、道家、法家就是一個很好的先例。
就拿儒家與墨家作一比較。墨家提出“兼愛”,這一觀念在肯定人道價值方面,與儒家的“仁”具有相通之處,儘管“仁”基於親親之情,“兼愛”則並未賦予親親以優先性,後來的儒家學者(尤其是理學家)一再由此辨析“仁”與“兼愛”的差異,但在關切人這一點上,二者確實有一致之處。然而,墨家對“禮”總體上持批評態度,其“非樂”“節葬”的主張以及對“親疏尊卑”“昏(婚)禮威儀”(《墨子·非儒下》)等的抨擊,從不同維度體現了這一點。這種取向,具有重於“仁”而輕於“禮”的特點。後來的佛家在某種意義上也與墨家有相近之處,他們主張慈悲為懷、普度眾生,在這方面與“仁”和“兼愛”並不相悖,但同時對“禮”所規定的倫理責任(包括家庭倫理)和社會義務(包括政治義務),則疏而遠之,從儒學的角度看,其中同樣蘊含有見於“仁”而無見於“禮”的趨向。
所以說章子俊最擔心的是科學帶來顛覆性打亂了儒家的“仁”和“禮”核心主張。也是章子俊所不能控制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