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明時報》(六)
第二十五期《大明時報》頭版頭條又拋出了一個炸裂的標題《家國之天下》作者正是雄雞報曉。
“我們總是自詡為天朝上國,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大明之國,我們所代表的就是整個天下。先秦時期開始,我們的國家觀念是一種天下主義,是在“家—國—天下”的基本框架中的一個相對概念。”
天下概念始於周朝,從先秦的諸子百家起,政治論說和歷史敘述之中都以天下為探討對象。天下主義不僅是一種道德秩序,一種世界意識,也是一種方法論調,可以用來理解歷史、建構制度、定義政治。在價值意義層面,天下具有超越性的倫理秩序含義。在空間意義層面,天下具有地理學意義上的世界含義。
作為一種精神性的概念,天下具有超越性的倫理秩序含義,既包含了世俗秩序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包含了世界秩序中人道與天道的關係。從歷史的維度而言,天下是一個概念集合體。天下主義包含了一組相互關聯的概念,例如,以世界、中國、九州、四海表達天下的疆域面向,以天命、天道、天下為公表達天下的道德訴求,以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表達天下的世俗秩序,以五服、九服、華夏、夷狄表達天下的格局與邊界。這些概念從不同的層面和維度闡釋了天下的內涵,在不同的話語場域均可以成為天下的化身。元寶小說
“可笑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就是說,看廣袤無垠的普天之下,沒有一處不是國君的封土,看各處封土的天邊盡頭,沒有一人不是國君的奴僕。在我們能觸及到的範圍內,也就是說,全天下都是天子的,所謂的國,不過是天子封給你的一小片地方。”由此以文化主義為依託形成的中心—邊緣觀念成為我們處理族際關係和世界關係的依據。中心—邊緣觀念以“中國”為中心向外輻射,離中心越遠的人文明程度越低,外擴到了南蠻、北狄、東夷、西戎,野蠻人與文明人在民族層面形成了區分性的“華夷”之別。以“中國”為中心的文化觀念再外擴,外擴到內亞圈、外圈,中國與外部世界在文化層面形成了“尊卑”之別。
地域邊界在天下的概念邏輯中並不重要,最為重要的是國人把可知的地域世界當成是整個世界去看待,即天下。天下由諸夏和蠻夷組成,天子居於天下之中而建王畿,天子所居之都城就是“中國”,王畿之內是“內服”,之外是諸侯國組成的“外服”。“夫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夷蠻要服,戎狄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