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三百八十一章 國家意識
在國家治理中,君臣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而非不平等的主僕關係,更不可以“父子”相比擬。“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天下並非君主一人所能治,所以就需要臣吏幫助君主共同治理天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君與臣的差別只是為天下服務的分工不同而已。
特別是提出了“臣”之“出仕”,“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呼籲天下士子“以天下萬民起見,非其道,即君以形聲強我,未之敢從也”。為官者應該努力追求“天下大治”,所謂治應該是民眾的安樂。“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告誡官吏的職責要以“萬民之憂樂”為依歸,官吏應為民眾服務而不是為君主服務。
對於這樣的論調早已在《大明科技報》上爭論的熱火朝天,這種“大逆”之言,已經弄的朝堂上分成了兩派,打破了當前君臣關係與君民關係的學說,也打破了“君為臣綱”的思想藩籬,興起了探討救國救民的真理。加上最近,平安伯發出的《驅逐韃靼,保家衛國》的文章後,很多讀書人才明白了箇中的道理,天下不是君主帝王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全天下人的天下。陰陽調和,不偏長哪一類;甘露時雨,不偏愛哪一物;萬民之主,不偏袒哪一個。我們保衛的是這個國家、民族、全天下人,而不是某一家的天下。
有叫好的,當然也有大部分得利益當權者鞭撻這種不忠、不孝的論調,這種顛覆以往“忠君”思想的儒生更是視為叛逆。不就是想要造反嗎?
可是這種論調還很難降罪,因為通篇都是以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為骨而鋪展,又加上《尚書》曰:“民惟邦本,本固君寧。”老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穩固了,國家也就安寧。
孟子又說了:國君危害到土神穀神,這個土神穀神就是國家。那麼這個國家就不是歸某一個人的,而是全天下人的。君王只是代替天下人管理天下,只有得到天下人的同意,才能作天子,沒毛病。
正當章子俊在攻打東勝衛時,《大明科技報》也沒閒著,挑起了一場學術界的大辯論,其目的用於淡化分散朝堂對攻打東勝衛的注意力。
首先就是對“三綱五常”批駁,反正這個“君為臣綱”的源頭也不是孔子提出來的,而是後人妄自曲解而得,孔子只是說:“君視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後孟子又說了:“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你先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不尊重我,我就不尊重你。
孟子甚至說:“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君主有錯我就說,說你幾次你不聽,那你就別幹了!
特別是提出了“臣”之“出仕”,“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呼籲天下士子“以天下萬民起見,非其道,即君以形聲強我,未之敢從也”。為官者應該努力追求“天下大治”,所謂治應該是民眾的安樂。“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告誡官吏的職責要以“萬民之憂樂”為依歸,官吏應為民眾服務而不是為君主服務。
對於這樣的論調早已在《大明科技報》上爭論的熱火朝天,這種“大逆”之言,已經弄的朝堂上分成了兩派,打破了當前君臣關係與君民關係的學說,也打破了“君為臣綱”的思想藩籬,興起了探討救國救民的真理。加上最近,平安伯發出的《驅逐韃靼,保家衛國》的文章後,很多讀書人才明白了箇中的道理,天下不是君主帝王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全天下人的天下。陰陽調和,不偏長哪一類;甘露時雨,不偏愛哪一物;萬民之主,不偏袒哪一個。我們保衛的是這個國家、民族、全天下人,而不是某一家的天下。
有叫好的,當然也有大部分得利益當權者鞭撻這種不忠、不孝的論調,這種顛覆以往“忠君”思想的儒生更是視為叛逆。不就是想要造反嗎?
可是這種論調還很難降罪,因為通篇都是以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為骨而鋪展,又加上《尚書》曰:“民惟邦本,本固君寧。”老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穩固了,國家也就安寧。
孟子又說了:國君危害到土神穀神,這個土神穀神就是國家。那麼這個國家就不是歸某一個人的,而是全天下人的。君王只是代替天下人管理天下,只有得到天下人的同意,才能作天子,沒毛病。
正當章子俊在攻打東勝衛時,《大明科技報》也沒閒著,挑起了一場學術界的大辯論,其目的用於淡化分散朝堂對攻打東勝衛的注意力。
首先就是對“三綱五常”批駁,反正這個“君為臣綱”的源頭也不是孔子提出來的,而是後人妄自曲解而得,孔子只是說:“君視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後孟子又說了:“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你先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不尊重我,我就不尊重你。
孟子甚至說:“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君主有錯我就說,說你幾次你不聽,那你就別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