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三百八十二章 韃靼援兵
可是戶部尚書葉淇、反對說道:“當年對大寧停粟實乃是一言難盡,而是勞民傷財所化巨靡,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從南方向北方運輸糧食,其中光遼東海運就持續了30多年。永樂初年,為恢復北方殘破的經濟,不得不再行海運,但時間不長就陸續停止,船隻和人員轉入下西洋的活動,北方軍食改為以“屯田為主,中鹽為輔”的解決辦法。但是,大寧的情況則不同。從洪武初年起,那裡就沒有居民。加上自永樂起,又把其人口全部南遷,那裡又成了無人區。恢復大寧,保證十餘萬鎮守軍人的軍食供應,談何容易。”
葉淇說的可謂是事實,又拿出僉都御史劉大夏的一份奏書道:“陛下請看劉御史從宣府發來的通報,說是:“塞上有權勢家族的子弟以買賣糧食謀取私利。邊關糧食本就不盈,戶部調撥每年所化人力物力以屬不易,如今又有人倒賣,。當初,塞上必須粟千石方能買入、草萬束才得收進。由此宦官、武臣得以操縱市場,上下其手獲取厚利。而如今又要恢復大寧府,人從何來、銀從何來。”
作為戶部尚書的葉淇,雙手一攤,反正戶部沒銀去建府作衙,加上往後也沒有能力去維持一個孤懸塞外的大寧府,想要恢復大寧府,別找戶部。
此時殿內可謂是落針可聞,一下子剛剛鬧的亂哄哄的吵鬧聲都禁聲了。朱佑樘的眼瞄向了內閣幾位大佬,意思是你們內閣怎麼看,朕想聽聽內閣的建議。
前幾年章子俊在京城時,曾跟內閣徐傅說過“即朱棣在努力鞏固北部邊疆的同時,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即不論是廣建衛所,還是“清沙漠”都具有權宜的性質,而後代帝王由於缺少自己的雄才大略,很難把這兩種措施維持下去。隨著大寧撤守以後,明朝北部邊疆全線後撤,在地理上形成了巨大的真空,而這個真空,明朝不去填補,草原部落必然填補,從而導致邊疆結構發生根本性逆轉,即北部邊疆從長城一帶轉變為長城一線,危機頻頻,給長城南北百姓的生活帶來巨大的災難。”
所以對朝堂上的這一次爭鬥,內閣沒有表態,因為牽涉的面太大了,大到可以左右往後朝廷對長城西北以外的國策和命運。對徐傅來說以垂垂老矣,到了致仕的想法,不必去捅這個舊傷疤,所以默不作聲才是上上策,內閣中的另外兩位李東陽和謝遷,都是老狐狸,徐傅是首輔不做聲,不表態,必有一定道理,所以也是做觀望態。
可是目前那個平安伯,不按常理去佔領了東勝衛,還快馬邊報問朝廷要不要派兵駐守,原本日子過的好好的,河套又不是本朝丟的,只要守住長城邊關即可,好不容易爬上了朝堂,安穩過日子不香嗎?非要去拓土打仗,這才是勞民傷財之舉,大明想要舉國之力收復一地不難,難就難在收復後怎麼守住。連太祖和成祖皇帝也守不住,南撤而放棄,當前又有誰能為之,算了,還是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