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四百零七章 風起雲湧(六)

 此時期的劉大夏接替馬文升擔任兵部尚書。要說這位劉大夏,也是跌宕起伏,劉家也算是官宦之家,往上扒三代,祖籍山東東平,十一世祖劉寶,宋高宗時任都統制,隨岳飛平定楊麼起義,岳飛被害後,劉寶棄官落戶於華容。劉大夏父親劉仁宅為永樂十八年(1420年)舉人,官至廣西按察副使。

 天順三年(1459年),劉大夏中湖廣鄉試第一。天順八年(1464年),考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成化元年(1465年),翰林院擬請留劉大夏供職,但他自己要求出任吏職,於是就任命他為兵部職方司主事,又調升兵部職方司郎中。

 劉大夏雖是文官卻是個軍事愛好者,還是個軍迷,家中收集了不少的地圖,兵器之類的東西,通曉兵事,說起來那是一套一套地,還很有畫面感,做人圓滑,人際關係偏好,在天順朝時期就得憲宗歡喜,在任期間所奏復的內容,大多符合憲宗的旨意,受到歷任兵部尚書的倚重。

 正當意氣風發之時,家中老夫過世,不得已服喪而去,直到弘治二年服喪期滿,調升廣東右布政使。後改為左布政使,調往浙江。直到弘治六年,黃河在張秋堤防決口,皇帝下詔博選才臣前往治理。吏部尚書王恕等推薦劉大夏,提升劉大夏為右副都御史前往。到職後,在黃陵岡疏通賈魯河,又疏通孫家渡和四府營上游,以分水勢。從胙城經過東明、長垣到徐州修築長堤,共三百六十里長。水災得到根治,此時劉大夏才真正進入到朱佑樘的眼中,賜璽書褒獎。召為左副都御史,任職戶部左侍郎。

 弘治十年(1497年),劉大夏受命兼僉都御史,前往宣府處理兵餉。臨行前尚書周經對他說:“塞上有權勢家族的子弟以買賣糧食謀取私利,你不要因剛直招禍。”劉大夏苦笑著說:“這樣的事總要有人去處理,這處理天下事,以理不以勢,待我到後解決。”當初,塞上必須粟千石方能買入、草萬束才得收進。由此宦官

、武臣得以操縱市場,獲取厚利。劉大夏下令有糧草的,草百束、粟十石以上都准許買賣,權勢之家想牟利也落了空。得罪了權勢,那麼劉大夏官運也就到頭了,無奈之下使出了文人慣有的以退為進之策。

 弘治十一年劉大夏連上三疏稱病辭官,歸鄉後在東山下築草堂,在堂中讀書,被時人稱為“東山先生”。真乃是雖退居山林田野,卻心繫朝堂。古代像這樣的文人騷操作是很多的,在外人看來當官當的好好地,突然間要辭官回家,再取一個稱號,住一間茅屋。接下去就是活動人脈,隨即又被朝廷請出山門出仕,其必定再進一步。而且還是往後升遷的加分項。

 當然了朝中一定要有人幫助運作,這樣的做法有許多因素及三大好處,做官中途辭官回故土跟官途中的時局有很大關係,大多數都是官運不暢,或是得罪權貴,另外就是來時無口“落葉歸根”,至於為何要“歸根”,那是因為古人迷信來生轉世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