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論政論人
不過在某種程度,這官員說的也沒錯,景枡郡的度田令確實實施的很不徹底。
畢竟景枡功臣佔據著中樞的大半高位,實力雄厚,那些地方官員哪裡敢去得罪他們。
一時間宣德殿內便啞了火,崔佑也不好再說什麼,這時文帝就開口了。
“此事朕已然知曉了,昨日便已派人下去核實,若是地方官員真有失實之處,一律會嚴懲不貸,這樣應該能讓天下人心服吧。”
聽到這話,反對度田的官員們只能悻悻然的坐了回去;畢竟文帝都一視同仁了,你還能說什麼呢。
而景枡功臣這邊也是臉色難看的很,不由開始估摸自己這次得出多少血,越想越心疼,於是看著這幫反對度田的官員就更憤怒了。
見底下人消停下來,文帝說道:“好了,今日找你們來,是要商議如何處置叛亂,不要再跑題了。”
隨後便專門點了霍不疑的名,讓他上來說說具體想法。
“陛下,諸位大人,依臣淺見,此次叛亂應當分為兩種。
第一類,是無辜百姓受官府盤剝,以為是朝廷將他們的房屋草垛一概計入田畝,好多徵他們賦稅,是以激起民變。
這些人,須以安撫為主,剿滅為輔,把事情說清了自會散去,若還不肯棄械投降者再殺不遲。
第二類,則是當地豪族裹挾無知百姓,反抗朝廷的政令。
對於這些人,就該以雷霆之勢直接剿滅為首者,讓這天底下的人都知道,究竟該聽誰的話。”
而在聽完霍不疑得話後,皇帝直接給出了結論:“朕也認同子成得話,此次還是應當剿撫並用。
若是叛亂之徒自行散去,朕也不多計較,若是繼續冥頑不靈,一經查出亂軍首腦,全族一律遷徙至幷州北部或揚州南部。
一來這兩州地廣人稀,他們也能有個生計,二來能阻斷與原籍的聯繫,叛亂自消。”
這上下承接得那個順暢,明顯就是事先商量好的,這場朝會就純是走個行事嘛!
而且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文帝得找個處置方法,可謂是老辣之極,正好是打在這幫反對度田官員的腰眼上。
畢竟說到底,這回叛亂四起,為的並非個人榮辱,而是家族利益所至,查明哪家支持叛亂,直接將這家族從當地連根拔起遷往他處便是,這叫釜底抽薪。
因此這幫人一聽這話,便齊齊撲倒求饒:“陛下,萬萬不可啊!世族根系在於宗祠,因此便難離故土。
觸犯律法者不過數人死矣,何至於全族遷徙,到時失其財貨、不識風俗,這是要毀家滅門啊!”
文帝聽後臉上一片和善,回道:“卿家言重了,遷徙後官府也會給他們土地,怎能叫滅門呢。
前朝武皇帝不還頒佈了《遷茂陵令》,勒令天下豪族按期遷徙,也沒見哪家豪族就滅門了,你們不要危言聳聽。”
當然,文帝此時專門提起《遷茂陵令》,也不是隨口說的,而是在警告這些不願執行度田令的官員,自己已經是有所寬容了,讓他們不要得寸進尺。
但實際上,文帝自己也知道,真要再強行《遷茂陵令》,那恐怕也是不現實的。
畢竟自己的統治的基礎與西漢時已大有不同,雖然文帝也羨慕漢武帝能憑藉著《遷茂陵令》和《鹽鐵國營》將國家財富集中到君主一人之手,可以隨心所欲地大規模攻打匈奴、大規模興建宮室、園囿。
但他也需要考慮現實,自漢武帝死後,《遷茂陵令》便已經無法再正常運轉,直至漢元帝時期廢除《遷茂陵令》,地方豪強得實力便已經得到了極大得加強,自此尾大不掉。
而在他自己爭霸天下得道路上,也是一路得到這些世家豪族支持才能成功的,就連他賴以起家得根基也是景枡郡得世家豪族。
只是一道度田令,讓世家豪族出出血還行,但要真的斷他們後路,只怕這十三州就真的是處處烽火了。
這幫世家豪族出身的官員,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只是他們也不敢來賭,一時間就把這事給默認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