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上加狂 作品

第57章 第 57 章

    待郭氏子慷慨解囊的時候, 其他人都暗暗一驚,覺得酒肉交情而已,如此大手筆實在是有些沒必要。

    有幾個吝嗇錢財的, 都在心裡暗罵郭偃,覺得他腦子是落馬時也摔壞了。

    蘇落雲卻滿意地點了點頭,轉而又對著盧公子的夫人道:“哎,盧夫人,您看,幸好永安王世子慷慨解囊,不然我豈不是‘有心護花栽瑤臺,卻無桃紅落枕蓆’?”

    這次輪到盧康直眼訕笑起來,拍著胸脯道:“給世子積福,怎麼能少了我?郭世子出多少, 我照拿就是!”

    媽的,居然將他寫的孟浪之詞念給了他夫人,他這屋裡的最愛跟母親告狀, 若是被母親知道他撩撥他人婦, 豈不是要告知父親,生生打斷他的腿?

    少不得要多掏銀子, 堵住那瞎子的嘴。

    於是這一場宴會下來,世子妃時不時念上一句不知所云, 對仗操蛋的詩句, “感動”得世子一幫狐朋狗友紛紛慷慨解囊。

    最後, 連一直坐在主人位上韓世子都感動地站起了身,衝著在座好友抱拳, 目光如炬掃視一圈,面色清冷道:“我聽出來了, 在座的都是高人!所謂‘大恩’不言謝,容得日後韓某再細細‘酬謝’諸位!”

    說這話時,他看人的眼神頗有些意味深長。不知怎麼的,平日裡跟他吃吃喝喝的那幫人的後脊樑都開始串了冷氣。

    待得友誼滿滿,地久天長的酬謝之後,眾位賓客也可以轉身離去。

    永安王府世子妃心疼自己的夫君撒錢如流水,可不好抱怨顯得小家子氣。

    於是她一邊上馬車一邊對郭偃道:“這個北鎮世子妃到底是低賤門戶出來的,在我們面前賣弄文采,缺錢就好好說話,念那些狗屁不通的詩幹嘛?”

    郭偃抹著額頭的冷汗,大冬天拼命晃著手裡附庸風雅的摺扇,跟自己的母虎夫人強笑道:“誰說不是,要錢就要錢,唸詩幹嘛!”

    再說蘇落雲這一場茶宴下來,也是念詩念得口乾舌燥。

    可惜身邊的世子似乎心情不甚愉快,久久不曾說話,落雲問起他時,他才道:“那些碎催給你寫了這些混賬話,你居然都沒告訴過我。”

    落雲失笑:“你都說了他們是入不得檯面的,我連提都懶得提他們。這不也是臨時想起,才敲敲他們的竹槓……”

    韓臨風還是不高興,他伸手攬住了她的纖腰,低沉而肯定地道:“這一次,我都記下了,你遭受的委屈,總有一日我會替你舒展。”

    落雲知道他心思深沉,看來那些酒肉夥伴算是徹底得罪了這位爺。

    她不想讓他再吃這些無聊飛醋,於是又趕緊說道:“不過這樣一來,有了這些紈絝入局,最起碼彥縣寺廟的法會能做起來,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些銀子賑濟百姓,讓他們可以順利度過這個寒冬……但願朝廷的糧船能快些來。”

    說到這,韓臨風卻無奈笑了笑:“就算等糧船來了,這些糧食也不一定能入百姓的手裡。現在的太平日子,不過掩蓋著浮華下的千瘡百孔……若是不盡快平定民心,只怕有大批吃不飽飯的災民要投入義軍,據我所知,曹盛的隊伍逐漸壯大,已經奪過關鍵的三州,若是義軍人馬再壯大,只怕陛下要寢食難安了……”

    落雲知道他跟那曹盛關係匪淺,想了想道:“世子不是說過曹盛一心只想收復故土,並無篡權的野心嗎?”

    韓臨風拉著她的手,走在別院的小徑上,微微嘆了一口氣:“他如今也算是兵強馬壯,身邊全是能人,家大業大時,繼續往哪裡走,往往都不隨人願。如同洪水卷身,只能被迫裹挾前行……”

    曹盛新收的那員小將名喚裘振,他自帶人馬投奔曹盛,並且旗開得勝,為奪取三州立下汗馬功勞。

    不過這個裘振乃是化名,據說他是罪臣之後,生平痛恨大魏朝□□朽積敗,力勸曹盛揭竿而起,以三州定都,另立新政。

    韓臨風在北地自有消息渠道,據說那個裘振現在隱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大有蓋過曹盛的勢頭。

    當初韓臨風探聽到這些時,忍不住暗自替曹盛擔憂,也找了在南地籌糧的曹盛義弟袁惜。

    他託袁惜給曹盛帶話,希望能讓義兄曹盛有所警醒,也希望北地的義軍不要走向失控,不然內憂外患,大魏傷筋動骨一場在所難免……

    此時,韓臨風扶著落雲登上府中高樓,感受秋風陣陣。

    望遠望去,鱗次櫛比的府宅炊煙裊裊,不知哪個院落傳來依依呀呀的戲文唱腔,只是不知這樣的平和日子還能維繫多久……

    至於蘇落雲張羅為夫君祈福,給龍王還願的法會,聲勢倒是越來越大。

    因為李歸田大人聽聞之後,在一片神神鬼鬼裡,領悟到了北鎮世子要賑濟災民的深意。

    他暗自點頭讚許之餘,對自己的夫人說,他也覺得有佛祖庇佑,才能生還,於是便讓夫人張羅著讓自家親友也湊了份子。

    李府門生遍天下,李大人既然如此積極,他們自然也跟著募捐為先生祈福還願。

    一時間,北鎮世子府立在寺廟裡的十幾個籌款箱子被裝得滿滿當當,為陛下還願祈福簡直成了京城風尚。

    而蘇落雲通過自己的人脈尋來了好幾個大私糧販子。

    他們的米倉裡積攢了許多私糧,有些再不處理就要發黴生蟲了。

    若是世道允許,誰願意賺違法亂紀的錢銀?可惜大魏賦稅一年重似一年,還有各個地方巧立名目的毛頭賦稅,真是讓正經做買賣的苦不堪言。

    既然北鎮世子妃提供了這等利於百姓的好事,他們也樂得有這種合法大賺其錢的機會,於是給出的價格也算公道。

    待這些救命的糧食入了寺廟,而僧人則按運糧的車船錢折算充作糧錢付給那些私販子。

    於是通過寺廟設立的粥鋪在彥縣城各地紛紛開設,不過這些粥鋪打的卻是大魏陛下護佑百姓的名頭。

    那寺廟的僧人的口徑一致,都說當今陛下乃天選賢君,護佑子民,所以京城諸位王侯一起募捐還願,連提都沒有提北鎮王府一句。

    世子府籌謀許久,終於將那一鍋鍋的熱粥,送到了災民的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