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上加狂 作品
第57章 第 57 章
而這聲勢頗為浩大的法會風聲也漸漸傳入了京城。
這天陛下與皇后特意在宮裡召見了李府和北鎮世子府的臣子與家眷,也算是撫卹歷劫臣子,算是宮中家宴。
席間,陛下不經意地問起了韓臨風:“聽說你領頭在彥縣搞了個法會,京城的許多權貴都捐了銀子,救助百姓無數,你能想到這些,倒是頗讓朕感到意外啊……”
韓臨風也是喜不自勝道:“原本是龍王給臣託夢,說是陛下的天光護佑,說是辦法事更可以為陛下積攢福祿。這等敬畏神明的事情,臣自然要盡心去辦……哎,也是臣平日好結交朋友,誰說酒肉無真友?遇到正事,大家不也都拿錢了?不過……這等善事,陛下不會派人來查賬吧?”
這話問的,此地無銀三百兩,簡直是不打自招,明晃晃地告訴陛下,北鎮世子府在這場法會善事裡藏著貓膩,他這個領頭的貪墨了善款。
魏惠帝忍不住笑出了聲。
這個浪蕩子自家籌辦的善款,坑的也是親朋的銀子,他身為天子再愛管閒事,也管不到這些來。
他先前聽到昔日紈絝居然能組織這麼浩大的法會,心裡還隱隱犯起嘀咕。
可現在一看爛泥就算扶上牆,還是臭不可聞。原來是藉著龍王的名義斂財啊……
魏惠帝原本也迷信這些,再說別管韓臨風目的如何,總算是安撫了一方百姓,讓魏惠帝少操心了事情。
畢竟韓臨風並沒有以此來招攬人心,就連做法事的錢銀,也是糾集了一幫子紈絝,藉著鬼神之名騙湊來的。
雖然這小子為人亂七八糟,但那夢見龍王誇讚天選賢君的橋段,讓陛下頗為受用。聽說那些粥鋪子掛的橫額都是“陛下聖光庇佑”的字眼。
如此以來,落魄世子藉著善事給自己弄些零花的事情,陛下自然懶得追究。
至於皇后則微笑問了問落雲成婚幾許,可曾見喜?
落雲當然不敢說,她跟韓世子還是假夫妻,尚且沒有圓房。只是一臉難色道:“不知為何,總是懷不上……”
皇后瞟了韓臨風一眼,淡淡笑道:“你如今也老大不小,沒事多在府裡陪陪新婚的妻子,幸好你在彥縣有驚無險,不然的話,豈不是連個嫡子都沒留下?”
韓臨風自然是應承下皇后,一臉痛下決心道:“娘娘所言甚是,我也是該努力綿延香火,開枝散葉了。”
這話聽得蘇落雲又是一低頭。
再說魏惠帝,很是滿意韓臨風的這番拍馬捧屁。不過相形之下,那六皇子恆王做事就有些一板一眼了。
就在召見了北鎮世子的第二天,六皇子呈上來一本奏摺,參奏那寺廟用來做善事的粥米來路不明,似乎是私糧。
陛下叫來了恆王,意味深長地看了看自己的六兒子,和緩道:“入寺廟的米油一向不須抽稅,這是對佛祖的恭敬,那糧是公,還是私,不也都進了災民的肚子?”
跟陛下不同,六皇子現在對韓臨風也好,李歸田大人也罷,都有些恨得牙癢癢。
尤其是那韓臨風,狗屁不是的東西,卻接二連三壞了他的好事。若是此番二人死透了,光是李大人的那些門生筆客,就能將老九的名聲碾壓成粉末。
可是這兩個人居然活著回來,而李大人突然抓咬起了那些貪官,幫助老九順利逃過一劫。
六皇子精心排布,卻竹籃打水一場空,心裡怎麼能不惱?
而且韓臨風和李歸田能安然無恙的回來,著實讓人意外。
六皇子後來特意找了彥縣的人,詢問了當時韓臨風他們獲救的細節。
當聽到韓臨風居然憑藉一己之力救下了李歸田時,六皇子不禁心裡一翻。
當初追查叛軍內應,卻無疾而終的事情,不知為何再次浮上了六皇子韓諗之的心頭。
佩戴金絲玉扣、曹勝被劫時不在京城、還有肩膀帶傷,而且身材高大,這樁樁件件跟韓臨風幾乎都重合了!
只是以前,六皇子壓根沒有將此人與此事聯繫在一處……若是這個韓臨風能在這種洪水裡死裡逃生,豈不是身體異常強壯?
有些事,細思則恐,六皇子時越想越心驚。雖然他依舊不認為韓臨風有敢結識反賊曹盛的膽色,不過韓臨風著實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所以待看到手下人參奏韓臨風藉此走私糧食,甚至可能從中漁利時,六皇子決定無論真假,先將這韓臨風弄到監獄細審再說。
沒想到父皇看了奏摺後,目光陰沉地盯看他道:“朕最近一直心神不寧,日日噩夢,難以排解,你這是準備替朕去得罪神明?連韓臨風那麼一個浪蕩子九死一生後,都學會恭敬神明,你身為皇子,卻好似什麼都不怕,什麼都敢做……”
六皇子遞送那份奏摺原本是打算坐實北鎮王府,甚至還有李家,假借寺廟法會倒賣私糧的嫌疑。
這種事情,基本都是一查一個準,至於將小案子做大,也並非難事,若是深查一下,正好可以扳倒這兩家,解一解心中惡氣。
可萬萬沒想到,陛下就等著個機會敲打一下老六,那最後一句,明顯地問責他構陷兄弟,有些不擇手段。
六皇子心內一驚,自是不認,他連忙跪地道:“兒臣監管戶部和榷易院,這些奏摺也是下面的臣子所寫,兒臣一時監察不嚴,差點冒犯神明,自是兒臣的不周……可是兒臣一直謹記父皇教導,做事務求兢兢業業,不敢沉溺聲色犬馬……”
魏惠帝擺了擺手,止住了兒子的辯白。有些事,點到即止,他也不願說得太透。
可是對於這個老六,他真是有些說不出的失望。
這個兒子表面上倒是活成了君子,府裡的姬妾都沒有幾個,對於吃喝宴請也是能避就避,照比老九似乎品行強了許多。
可是魏惠帝生平最忌諱偽君子。表面如聖人一般,私下裡卻揣著魑魅魍魎。
跟看起來君子無暇的老六相比,那個有些貪財護犢子的老九似乎更帶了些人味。
魏惠帝不求百年之後,再扶持起個千古傳誦的明君,但求後繼者能善待自己的骨肉兄弟,維持個家國平安。
這天陛下與皇后特意在宮裡召見了李府和北鎮世子府的臣子與家眷,也算是撫卹歷劫臣子,算是宮中家宴。
席間,陛下不經意地問起了韓臨風:“聽說你領頭在彥縣搞了個法會,京城的許多權貴都捐了銀子,救助百姓無數,你能想到這些,倒是頗讓朕感到意外啊……”
韓臨風也是喜不自勝道:“原本是龍王給臣託夢,說是陛下的天光護佑,說是辦法事更可以為陛下積攢福祿。這等敬畏神明的事情,臣自然要盡心去辦……哎,也是臣平日好結交朋友,誰說酒肉無真友?遇到正事,大家不也都拿錢了?不過……這等善事,陛下不會派人來查賬吧?”
這話問的,此地無銀三百兩,簡直是不打自招,明晃晃地告訴陛下,北鎮世子府在這場法會善事裡藏著貓膩,他這個領頭的貪墨了善款。
魏惠帝忍不住笑出了聲。
這個浪蕩子自家籌辦的善款,坑的也是親朋的銀子,他身為天子再愛管閒事,也管不到這些來。
他先前聽到昔日紈絝居然能組織這麼浩大的法會,心裡還隱隱犯起嘀咕。
可現在一看爛泥就算扶上牆,還是臭不可聞。原來是藉著龍王的名義斂財啊……
魏惠帝原本也迷信這些,再說別管韓臨風目的如何,總算是安撫了一方百姓,讓魏惠帝少操心了事情。
畢竟韓臨風並沒有以此來招攬人心,就連做法事的錢銀,也是糾集了一幫子紈絝,藉著鬼神之名騙湊來的。
雖然這小子為人亂七八糟,但那夢見龍王誇讚天選賢君的橋段,讓陛下頗為受用。聽說那些粥鋪子掛的橫額都是“陛下聖光庇佑”的字眼。
如此以來,落魄世子藉著善事給自己弄些零花的事情,陛下自然懶得追究。
至於皇后則微笑問了問落雲成婚幾許,可曾見喜?
落雲當然不敢說,她跟韓世子還是假夫妻,尚且沒有圓房。只是一臉難色道:“不知為何,總是懷不上……”
皇后瞟了韓臨風一眼,淡淡笑道:“你如今也老大不小,沒事多在府裡陪陪新婚的妻子,幸好你在彥縣有驚無險,不然的話,豈不是連個嫡子都沒留下?”
韓臨風自然是應承下皇后,一臉痛下決心道:“娘娘所言甚是,我也是該努力綿延香火,開枝散葉了。”
這話聽得蘇落雲又是一低頭。
再說魏惠帝,很是滿意韓臨風的這番拍馬捧屁。不過相形之下,那六皇子恆王做事就有些一板一眼了。
就在召見了北鎮世子的第二天,六皇子呈上來一本奏摺,參奏那寺廟用來做善事的粥米來路不明,似乎是私糧。
陛下叫來了恆王,意味深長地看了看自己的六兒子,和緩道:“入寺廟的米油一向不須抽稅,這是對佛祖的恭敬,那糧是公,還是私,不也都進了災民的肚子?”
跟陛下不同,六皇子現在對韓臨風也好,李歸田大人也罷,都有些恨得牙癢癢。
尤其是那韓臨風,狗屁不是的東西,卻接二連三壞了他的好事。若是此番二人死透了,光是李大人的那些門生筆客,就能將老九的名聲碾壓成粉末。
可是這兩個人居然活著回來,而李大人突然抓咬起了那些貪官,幫助老九順利逃過一劫。
六皇子精心排布,卻竹籃打水一場空,心裡怎麼能不惱?
而且韓臨風和李歸田能安然無恙的回來,著實讓人意外。
六皇子後來特意找了彥縣的人,詢問了當時韓臨風他們獲救的細節。
當聽到韓臨風居然憑藉一己之力救下了李歸田時,六皇子不禁心裡一翻。
當初追查叛軍內應,卻無疾而終的事情,不知為何再次浮上了六皇子韓諗之的心頭。
佩戴金絲玉扣、曹勝被劫時不在京城、還有肩膀帶傷,而且身材高大,這樁樁件件跟韓臨風幾乎都重合了!
只是以前,六皇子壓根沒有將此人與此事聯繫在一處……若是這個韓臨風能在這種洪水裡死裡逃生,豈不是身體異常強壯?
有些事,細思則恐,六皇子時越想越心驚。雖然他依舊不認為韓臨風有敢結識反賊曹盛的膽色,不過韓臨風著實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所以待看到手下人參奏韓臨風藉此走私糧食,甚至可能從中漁利時,六皇子決定無論真假,先將這韓臨風弄到監獄細審再說。
沒想到父皇看了奏摺後,目光陰沉地盯看他道:“朕最近一直心神不寧,日日噩夢,難以排解,你這是準備替朕去得罪神明?連韓臨風那麼一個浪蕩子九死一生後,都學會恭敬神明,你身為皇子,卻好似什麼都不怕,什麼都敢做……”
六皇子遞送那份奏摺原本是打算坐實北鎮王府,甚至還有李家,假借寺廟法會倒賣私糧的嫌疑。
這種事情,基本都是一查一個準,至於將小案子做大,也並非難事,若是深查一下,正好可以扳倒這兩家,解一解心中惡氣。
可萬萬沒想到,陛下就等著個機會敲打一下老六,那最後一句,明顯地問責他構陷兄弟,有些不擇手段。
六皇子心內一驚,自是不認,他連忙跪地道:“兒臣監管戶部和榷易院,這些奏摺也是下面的臣子所寫,兒臣一時監察不嚴,差點冒犯神明,自是兒臣的不周……可是兒臣一直謹記父皇教導,做事務求兢兢業業,不敢沉溺聲色犬馬……”
魏惠帝擺了擺手,止住了兒子的辯白。有些事,點到即止,他也不願說得太透。
可是對於這個老六,他真是有些說不出的失望。
這個兒子表面上倒是活成了君子,府裡的姬妾都沒有幾個,對於吃喝宴請也是能避就避,照比老九似乎品行強了許多。
可是魏惠帝生平最忌諱偽君子。表面如聖人一般,私下裡卻揣著魑魅魍魎。
跟看起來君子無暇的老六相比,那個有些貪財護犢子的老九似乎更帶了些人味。
魏惠帝不求百年之後,再扶持起個千古傳誦的明君,但求後繼者能善待自己的骨肉兄弟,維持個家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