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鴻爪ad 作品

第七百零三章 先秦諸子百家之道家

 有這樣認識的根源在於其認為大多數大人物的折騰都是自以為是與自作多情。

 為政者最佳的做法是“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就是絕聖棄智,先愚君,再愚民,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只有上位者自己把自己變得清心寡慾的愚者,才能有機會讓全民一起變愚者。

 但凡上位者崇尚智慧,那百姓自然也會變得機謀巧算,難以管理。

 從這裡可以看出,學習的方向是單向的,觀察的方向是雙向的。君民可以相互觀察,但學習則是民學君的單向通道。

 這裡面另一個意外之處在於,道家認為人對世界的認識能力相當有限,但人與人之間的學習能力則是無限的。人多的一側總是處於學習的優勢之中。這也是老子總是重視弱者,上善若水,負陰抱陽的根源。長期看來,強勢的少數人的學習是趕不上弱勢的大多數的,即使強勢一方不腐化墮落,依然趕不上。天才的出現在全體人類中是隨機的,強勢方要維護少數人的利益,自然就只能被弱勢方日拱一卒,直至崩潰,換上新的強勢方或者其他情況。

 這樣的情景下,任何朝堂上的機謀巧算必然會被其他人得知,要麼爭先效仿放大這些策略的負面作用,要麼受不了揭竿起義,而加速崩潰。

 所以綜合而言,在世界觀與認識論的二維四象限圖上,道家應當是右上的學問,準確一點是右中上。畢竟人學自然很難,人學人一學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