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漢49

 又創造了侯風地動儀,以測定地震方位。秦漢沿用“顓項歷”,因年代久遠,日月差數無法校正。漢武帝命司馬遷等人共造三統曆(太初曆)。西漢末,劉歆在理論上系統解釋太初曆。最晚到武帝時期,出現我國第一部算學著作——《周髀算經》。此書主張蓋天論,記載用杆測影以求日高,認識了勾股定理。漢代最重要算學著作為《九章算術》,此書出於眾手,長期修改、補充而成。為二百四十六算術命題和解法彙編。包括分數、比例、開平方、開立方計算方,以及二次方程和聯立一次方程解法。提出負數概念和正負數加減法。標誌中國古代數學完整體系的形成。

 在世界數學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西漢時期,農學已成為專門學科。《漢書·藝文志》著錄農學著作九種。《泛勝之書》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完整農學著作。作者根據關中地區自然條件,細緻探索了精耕細作的生產方法,總結出著名區種法。東漢崔寔《四民月令》所記農業技術經驗也很豐富,為後人所取法。完整的中國醫學體系,在漢代建立起來。西漢時寫定的《黃帝內經》,包括《素問》、《靈樞》兩部分,是我國最早一部醫書。東漢出現的《神農本草》,是我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和植物學分類著作。東漢末年,張機(仲景)、華佗是當時病理、醫術造詣最高久負盛名者。

 張機博採眾方,撰《傷寒雜病論》,為後世稱為醫聖,其書是醫家重要經典。華陀精於外科,製成“麻沸散”,麻醉患者,以施手術。還創五禽戲,以鍛鍊身體。因西漢以來,銅鐵冶煉、製陶、製革、染色、釀造等手工業發展,人們積累了豐富化學知識。東漢時魏伯陽根據煉丹經驗,寫成《周易參同契》一書,記載一些基本化學變化知識,為世界最古煉丹書籍,在化學史上有相當的地位。因勞動人民的長期實踐,生產技術有很大進步。漢武帝時,創造發明農業生產工具已達三十種,其中包括耬車和耦犁。

 水工徐伯使用豎標測定漕渠路線方法,從長安依南山到黃河三百里複雜地形中,鑿渠成功。東漢明帝時,王景治河,測量地形,開鑿山阜,建造水門,取得很好功效。東漢時,還發明翻車(龍骨水車)。西漢時,在紡織手工業中,已有提花機出現,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織機。冶鐵技術有新的提高。東漢時已採用多管式鼓風機。鼓風學動力除人、畜力外,已用水力,叫做水排。比較廣泛地用煤作燃料,進行冶煉。

 植物纖維紙的發明,為漢代化學工藝的卓越成就。漢武帝時,出現名叫赫蹄的,以殘絲製成的薄小紙。西安灞橋西漢早期墓葬中,發現用麻類纖維製成殘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人造紙片。東漢和帝時,宦官蔡倫集中前人經驗,製造出更好的植物纖維紙。價格低廉,取代簡帛,成為通常的書寫材料。[在軍事 上。為了鞏固封建統治,西漢建立了比秦朝更為完備的武裝力量。西漢前期是實行徵兵制,以正卒兩支來守衛京師。

 一支為南軍,守衛宮城,歸衛尉率領;另一支為北軍,保衛京師,歸中尉率領。兩支各有兩萬人。武帝時,各減至一萬人。正卒一年一輪換,不利於保衛京師。武帝著手組建職業兵為侍從軍和禁衛軍。 期門軍和羽林騎 侍從軍有三支,就是期門、羽林和林孤兒。期門軍是漢武帝於公元前138年建立的,由侍中、常侍、武騎及待詔隴西、北地等六郡良家子能騎射者組成,共約有一千人,歸光祿勳掌管。因常為侍從漢武帝而期待於殿門,故有“期門”之名。

 羽林騎是於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選六郡良家子組成,約七百人,亦屬光祿勳。羽林騎原叫做建章營騎,因守衛建章宮而得名。後更名“羽林騎”,取“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之意。羽林孤兒是由戰死者的子弟組成的,因養在羽林官署,教習戰射,而有此稱號。 八校尉 禁衛軍是於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立的,共有八支,每支有士卒約七百人,由八個校尉率領,因稱“八校尉”。八校尉為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八校尉的士卒都由招募而來,是職業兵,這是中國古代有募兵制的開始。這支軍隊後來發展為西漢王朝的軍事主力,經常用於鎮壓勞動人民或進行民族戰爭。

 在地方,有經過訓練的預備軍,根據地區的具體條件,分別設材官(步兵)和騎士(騎兵),這些預備隊皆由郡守和郡尉掌管。常備軍和預備軍的兵員,都由郡國徵調來的“正卒”充任。 漢武帝時期強化了軍隊,增設樓船(水軍)等軍種。軍隊的加強,使中央集權有了更堅強的支柱。同時也加強了對外和對內鎮壓的力量。[

 關於民族,漢朝 的主要民族是 以華夏族為主體民族 也就是後來的 漢 民族的由來即是 漢朝 統治區域 內 少數民族 漢代 西南地區分佈著數十個語言不同,風俗各異的少數民族,如:夜郎自大的夜郎國,當時漢人分不清楚,統稱為“西南夷”。武帝時,先後在這裡設郡,如:益州,也就是現在的成都。西漢末年,夷人見中原戰亂,起兵反抗,東漢初年,西南夷重新併入漢朝版圖。兩漢在西南夷地區,既任命太守、縣令,又封當地的部族君長為王候,改變了各自為政的弊端,有利於當地的社會發展 華東、華南地區的越人,部族眾多,漢代 統稱為“百越‘族人。其中溫州一帶的越人稱為“東越”,兩廣地區的越人稱為“南越” 即 趙佗治理的嶺南地區,漢武帝時期,漢朝在南越設南海九郡,進行著有效的管理 西涼各地的 武威 張掖 等地的 羌 氐 等原住民 還有 西域的鄯善人 和各個小國家的民族 如龜茲 等 設置了西域都護府 進行管理 統治區域外 即 匈奴 政策 ---

 漢初“和親”後期打擊匈奴 草原的遊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沙漠,最初在蒙古建立國家,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在位年間,被逐出黃河河套地區,東漢時分裂,南匈奴進入中原內附,北匈奴從漠北西遷,中間經歷了約三百年。內遷中原的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在中原建立前趙、北涼和夏等國家;北匈奴西遷康居。自漢武帝元光六年(西元前129年)起開始受到漢朝軍隊的攻擊,漢武帝元朔六年(西元前123年)匈奴將主力撤回漠北地區,至漢武帝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匈奴國已經完全退出漠南地區。漢元帝竟寧元年(西元前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