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未央 作品

第128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

砰!

“他周亞夫,是要造反不成?!!”

長樂宮,長信殿。

本就冷清——或者說是簡樸的殿室內,那僅有的兩排宮燈,此刻已是被竇太后手中鳩杖掃倒一排;

而在竇太后身側,故中大夫袁盎則趕忙起身上前,溫言安撫起怒火沖天的竇太后。

——然並卵。

袁盎的安撫,史無前例的沒能讓竇太后消氣不說,反而還讓這位老太后,愈發躁怒了起來。

“平定了叛亂,就可以這樣胡作非為了嗎!”

“——我兒梁王,也同樣是平亂功臣!”

“程不識呢?!”

“雖德行有缺,但也尚還算不上‘亂臣賊子’……”

好在這一次,竇太后並沒有像方才那般,一反常態的被袁盎點炸。

“——難道不是優先忠於太尉、忠於周亞夫那個妄臣?”

“都尉程不識,正於殿外侯召……”

有問題嗎?

而如今天下,凡是周姓之人,便大都是、或自詡為‘周公之後裔,姬姓周氏支脈’。

“召。”

“當真是滿門亂臣賊子!!!”

說句不大好聽的話:周亞夫領兵在外,又有‘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前科,在這種時候上奏請立太子,確實有點擁兵自重,脅迫太后、天子的嫌疑。

既然周亞夫‘擁兵自重’,那竇太后除非鐵了心,要長安朝堂在吳楚七國之亂後,再平定一場‘太尉周亞夫之禍’;

否則,便自然只能聽之任之,按照周亞夫的請求,冊立太子儲君。

“程都尉作為先帝的臣子,卻非但不阻止周亞夫,反而還甘願為周亞夫馳騁?”

“——已故絳武侯周勃,無論其生前做了什麼,其功、過,都已經由先太宗孝文皇帝賞其功、懲其過。”

“早知道他姓周的,祖祖輩輩就沒一個好東西!”

···

“至於臣究竟優先忠於誰——在臣看來,忠心,是沒有‘優先忠於誰’這個說法的。”

“——擁兵自重,奏請太后與立儲君,確實不符合人臣之道。”

“臣不善言辭,也不大機靈,所以很看重規矩。”

這樣的身份,遞上那樣一封言辭恰當的奏疏,請立太子儲君,任誰都是挑不出錯來的。

“他周亞夫,難道還不能被稱作是‘亂臣賊子’嗎!!!”

作為華夏文明現階段唯一公認的‘聖人’,周公姬旦在學術界、思想界的地位,都是無可撼動的。

——具體的人臉五官,竇太后已經看不清了。

不多時,程不識那一眼便能看出不苟言笑的面容,便出現在了袁盎的視線當中。

說著,竇太后便拄著鳩杖,顫巍巍回過身,摸索著將手探向御榻前的高案之上。

“太尉要做什麼,臣不清楚。”

想要借題發揮,又實在找不到由頭,索性順著程不識的話,頗有些不講理的丟下一句:“好啊?”

儘可能壓下情緒,以儘量平和的語氣發出這兩問,竇太后陰沉的面容,只陡然再顯一分惱怒。

從這一點也能看得出來:這封奏疏,周亞夫是花了大心思的。

“這,難道還算不上擁兵自重?!”

“都尉臣程不識,頓首百拜,參見太后。”

毫不誇張的說:周亞夫,那就是先帝半個託孤之臣!

又是一番滴水不漏的應對,竇太后又是一拳打在棉花上,胸中鬱氣卻是愈發急切的想要發出。

說到最後,竇太后依然是有了些無理取鬧,甚至是不管合不合理,都非要拿程不識撒撒氣的架勢。

但這件事——周亞夫請立太子這件事,並沒有什麼能讓竇太后看不清、看不透的地方。

“還說什麼大軍將士殷殷期盼,只求儲君得立、國朝有後;”

“程都尉便留在長安,替我這個瞎了眼的老寡婦,做長樂宮的衛尉吧?”

“程都尉,難道就是這樣報答太宗皇帝的恩德,就是這樣對待太宗孝文皇帝的正妻、當今皇帝的生身親母的嗎?”

——不再猙獰,不再歇斯底里;

似是將怒火按捺下去些許,才抿緊嘴唇,稍側過身,大致望向袁盎脖子以上的位置。

“唉……”

“皇太弟啊……”

“看看他周太尉,是怎麼跟我這個太后說話的?!”

“陛下讓我代太尉表奏,臣遵了陛下的詔令。”

聽聞此言,竇太后又是深吸一口氣,邁動著腳步,重新走到了御榻前。

待端坐下身,那張寫滿怒火的面容之上,卻已是陰雲密佈。

“太后實在不該在絳武侯周勃身上,再做出這樣負面的評價……”

“——做父親的把持朝政,私藏甲冑,當兒子的也是有樣學樣!”

“但除了是先帝提拔的臣子,臣,也同樣是軍中的將官。”

“臣忠於先帝,所以也忠於宗廟、社稷;”

如願拿起那張通篇透著‘大逆不道’四個字的奏疏,竇太后只愈發感到憤怒,陡然回過身,將那絹布朝袁盎一甩!

“看看!”

但袁盎心裡很清楚:讓竇太后如此大發雷霆的,絕對不是周亞夫那封奏疏中,疑似不恭太后的措辭。

“對於將官而言,軍令大如山。”

“這無疑是美諡。”

如此無懈可擊的內容,再加上先帝彌留之際,給當今天子啟留的那句‘事有輕重緩急,可用周亞夫為將’,那就更沒問題了。